人”
字的結構
莫言
①
月12
日
薩爺爺,如果你讓奧運會在北京舉辦,我會請你到我的家吃餃子,我外婆包的餃子可好吃啦……”
現在,北京奧運會即將舉辦,中國人都希望在開幕式上,看到這個白發蒼蒼的慈祥老人。
②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導演是我的朋友張藝謀,從上世紀80
代他拍攝根據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紅高粱》時,我們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自從他接任奧運開幕式導演,我就一直替他想主意。去的夏天,我自認為想出了一個精彩的方案,便約他見面。他很興奮,于百忙中與我共進晚餐。當我把自己的“
方案”
呈給他時,他看罷便笑了。他說,你這些想法,網絡上早就連篇累牘了。有許多方案,比你的詳細多了。我感到很尷尬,為耽擱了他寶貴的時間。現在,開幕式已經進入緊張的彩排階段了吧?我相信張藝謀一定能夠呈現給世界一個精彩的開幕式,因為他有過人的才華和瘋狂的工作精神,因為他特別善于從別人的意見中汲取創作靈感。
、
第二天中午,在西班牙亞洲之家接受埃菲社、《國家報》、《世界報》等媒體采訪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因為,幾乎每一個記者,都神色凝重、語調沉痛地提到了發生在中國的地震。為我做翻譯的中國留學生,也向我報告了地震發生的地點,以及傷亡的大概人數。接下來的兩次演講,主持人都首先表示了他們對中國地震的關切以及對死難者的哀悼。演講效果非常好,觀眾掌聲非常熱烈。我知道這并非是我的演講有多么精彩,而是奧運會、藏獨、某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扭曲報道、地震等諸多事件綜合的效果。這是2008
春天,世界給予中國的掌聲。
④
行走在北京街頭,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百姓,但到了國外的某種場合,身份就發生了變化。這也讓我體會到了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應對聽眾提問時,我借著會場后懸掛的西班牙亞洲之家的會徽做了很多發揮。那是一個漢字“
人”
,字很僵硬,仿佛兩根支在一起的木棍,顯然是畫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我便從前些甚為流行的一部電視劇的插曲中一句詞兒談起:“‘
人’
字的結構就是互相支撐。“
不但災難中的人要互相支撐,和平中的人也要相互支撐。不但中國人要互相支撐,全世界的人,甚至是政治觀點相左、宗教信仰不同的人也要互相支撐。只有互相支撐,才能有生存空間。地震災難中的幸存者,多數是借了建筑材料支撐形成的空間而得以呼吸,然后,又在互相支撐著的人們的救助下重獲生機。你用自己的身體支撐著別人時,別人的身體也在支撐著你。你在用真誠的善意撫慰著他人的創痛時,你自己的靈魂也得到了升華,一旦你也遭逢劫難時,必會有人來撫慰你。
⑤
第二天,在馬德里火車站,正當朋友們對我介紹著幾前發生在這里的恐怖爆炸時,忽聽到身后一聲慘叫,猛回頭,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婦跌倒在地。周圍的人們,扔下手中的行李,一窩蜂地撲上去救助。他們臉上那種發自內心的關切表情,讓我深深感動;好像跌倒的,是他們的祖母。
(
選自《莫言散文新編》)
13.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
分)
A.
作者沒有將汶川地震太當回事,這與下文眾人對地震的重視形成對比,突出“
我”
旅途勞頓之苦。
B.
在巴塞羅那,作者體會到國家水遠是公民的依靠,公民也要努力維護國家的尊榮。
C.
作者從自身經歷中感悟到,
真誠助人不僅能升華自己的靈魂,又能促進社會互助的良性循環。
D.
文章以眾人爭扶跌倒老人作結,再次強化主題,并給讀者留下回味的空間,更具藝術表現力。
E.
本文是敘事散文,看似平淡的敘述體現了莫言冷峻犀利、雋永深刻的語言特點。
14.
文章以“‘
人’
字的結構”
為標題有何作用?
請簡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有人認為文章第②
段是贊筆,你同意嗎?
請簡要探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3
.(5
分)A E(A
突出“
我”
的愧疚自責之情;E
冷峻犀利不是本文的語言特點。)
14
.(4
分)【要點】①“‘
人’
字的結構”
既指“
人”
字外形特點,又暗示人與人要相互支撐的主題。②
標題運用雙關手法,意蘊豐富,激發讀者閱讀思考的興趣。
(一點
2
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5
.(6
分)
示例一:不同意。【要點】
①
插入作者為張藝謀導演奧運開幕式出謀劃策的事情,豐富了文章內容,突出了人與人要互相支撐的主題;
②
插入的內容對上文聯想到薩馬蘭奇幫助中國申辦奧運的細節起到補充作用;
③
此段細致敘述作者想為奧運出力,反襯作者之前對汶川地震不以為意表現出的冷淡,表現出其深切的自省。
示例二:同意!疽c】①
插入作者為張藝謀導演奧運出謀劃策的事情與文章主體事件沒有直接關聯,破壞了行文的整體美,給人突兀感;②
插入的事件與主要事件在表意上重復,多此一舉;③
刪去后內容更簡潔,主題更集中突出,行文結構更緊湊連貫。
(一點
2
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55874.html
相關閱讀: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
《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
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