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管
”
從現代 考古發現來看,中國至少在夏商周的
“
三代
”
時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現代功能較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戰國時期才出現,如齊國的首都臨淄。據《戰國策
•
齊策》記載,當時有
7
萬戶,僅以現代一戶
3
口的最低標準來算,總人口也達到了
21
萬。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衛生、交通等一系列問題也就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古代城管應運而生。從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負責環衛、拆違章建筑、禁止占道經營外,還得
“
防火緝盜
”
,有的還有管理市場物價、維持公平交易和社會治安的義務,是真正的
“
綜合執法
”
,權力也比現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隊員叫法不少,或稱
“
胥
”
,或稱
“
卒
”
,還有稱
“
市吏
”“
監市
”
等等。但在事實上,古代并沒有現代城管局這樣的專職機構,自然也無城管隊員一說。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當。在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朝廷便設有相當于現代街道城管隊的
“
街道司
”
,并相應成立了由
500
名兵士組成的執法隊伍,以保持開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環境衛生。明代的北京,由相當于今北京衛戍區或武裝警察部隊的
“
五城兵馬司
”
來承擔現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職能。清代的北京,還專設了
“
督理街道衙門
”
,主要負責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壞公用設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為,都是督理街道衙門的執法對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國,由警察承擔起了現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現代城管中的兩大難題
——
占道經營和違章搭建,同樣十分突出,且歷代不絕。古代城管也為此傷透腦筋。在唐代的長安和洛陽,不少商戶為了擴大經營面積,非要在門面(正鋪)外多占一塊(偏鋪)。在李顯(唐中宗)當皇帝時的景龍間,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發布了一則當時的最高
“
城管通知
”
:兩京市場上各行業,凡自有正鋪者,不得在鋪前再建造偏鋪。宋代稱占道經營為
“
侵街
”
,為了防止侵街行為的發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個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
“
表木
”
,標記出范圍。這與現代街道畫線一樣,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當時的
“
城管隊
”
會經常檢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隨著城市和商業的發展,占道、違建更突出。
《唐律》規定:
“
距府十丈無市,商于舍外半丈,監市職治之
”
,即擺攤設點至少要遠離政府辦公地
30
米,也不能離民房太近,要在
1
米
5
以外,由監市負責督管。對占道經營有嚴厲的懲罰:
“
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種植墾食者,笞五十。各令復故。
”
挨打后,還得恢復原狀。《宋刑統》也有類似的規定,
“
侵巷街阡陌
”
條:
“
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
”
。對亂倒垃圾、影響環境衛生也有規定:
“
其有穿穴垣墻以出穢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無罪。主司不禁與同罪。
”
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響了公共衛生,不只當事人倒霉,連
“
城管隊長
”
都跟著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頗有創意,他在要求開封府官員強拆違章的同時,特別指示相當于現代司法機關法院的左、右軍巡院,配合
“
開封城管
”
行動,
“
懲治侵街者
”
。明代對破壞公共設施、不按規定行車,以及在禁區內擺攤設點、取土作坯、隨地大小便等行為,也一律
“
問罪
”
,涉事者要被強行戴上刑具,在街頭示眾一個月,即所謂
“
枷號一個月發落
”
。撒泡尿也要遭受這么大的罪,這樣的城管手段不可謂不狠!
1
.下列有關古代
“
城管
”
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中國古代城管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首都臨淄。
B
.古代城管同時也是士兵,晚清時才換由警察承擔這一任務。
C
.雖然古代沒有
“
城管
”
這種叫法,但是現代城管的職能在古代常由相應的一些機構承擔。
D
.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
“
表木
”
,是現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畫線的源頭。
2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中國古代最早的城市規模小,功能不完善,不需要專門的城管人員來管理。
B
.一些令古人傷透腦筋的城市管理問題,同樣也讓現代城管部門頭痛不已。
C
.古代隨著城市和商業的發展,占道經營和違章搭建等越來越多,很難禁絕。
D
.為防止
“
侵街
”
,避免隨意違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門
“
綜合執法
”
。
3
.古代對城市管理方面的規定和措施,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唐代擺攤在政府辦公地
30
米以內者,要馬上恢復原狀,否則將被
“
杖七十
”
。
B
.宋代法律規定,知有人破壞公共衛生,當事人受罰,
“
城管隊長
”
也要挨打。
C
.宋代對于違章建筑,不僅要強行拆除,有時還要求司法機關對相關人員進行懲治。
D
.明代規定,破壞公共設施、隨地大小便者,要被戴上刑具,在街頭示眾一個月。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38229.html
相關閱讀:《手機正傳》閱讀答案
《地面應用系統:月宮科考的“智能管家”》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社會的節日休假》閱讀答案
《,漢民族最后的口頭傳說》閱讀答案
高中說明文閱讀答案??王潤清《霧霾天氣在氣象學中的界定與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