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題。
①
世紀之星隕落了,隕落在世紀終結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經完成,她整整燃燒了一百!
她以不竭的熱情在自己擁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熱,溫暖著、滋潤著人們的心靈,教他們如何愛、如何為弱小者和善良者獻出心力,既不高調,亦不卑微,一百不間斷,以一以貫之的從容和平淡,燃燒自己,燭照世間。這樣的人,在這一百中,即使不是僅見,恐怕也是極為罕見的。
②
冰心是世紀的同齡人,也是世紀的見證人。清王朝覆滅時,她是少;五四新文化運動時,她是青;整個中時期在離亂和憂患中度過。動蕩和苦難,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飽經憂患的她,極大地延長了中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堅強地活著,體驗那超乎想像的苦難并戰勝它,從充滿噩夢的昨日,直至舒展開放的今日。
③
在冰心的文學世界里,大海和母親是支持這個世界全部豐富性的兩個基本意象。母親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這個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詩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
極樂的片刻”
,那么,她的愿望便是:“
我在母親的懷里,母親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
④
在冰心的詩中,我、母親、大海是三位一體的。人類各式各樣的愛中,母愛最純真、也最偉大。母親對兒女之愛無須特意表現,是發自內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對于母親之愛的懷想與禮贊也如此。這是排斥了一切勢利考慮之后的無私、無邪、無欲的高貴情感。冰心從母愛出發,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轉女兒心,傳達出人間的萬種柔情。
⑤
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寬廣胸襟可以裝下世間一切的苦厄、歡愉和憂思。它靜如明鏡,動有狂瀾。在它碧波萬頃的寧靜中,包蘊著震天撼地的偉力。它的激情也是內蘊的,卻夜以繼日地起伏涌動,若人的生命之樹常青!
誠然,這位昔日的南國閨秀,有著一顆晶瑩柔婉的女兒心,對母親、對兄弟、對友人、對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卻從另一面襯托了這位世紀老人的高遠和偉大。
⑥
在文學經歷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學的同齡人。她說過,是五四運動那“
強烈的時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狹小的家庭和教會學校的門檻,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中的種種問題。這里面有血有淚,有凌辱和呻吟,壓迫和呼喚”
。冰心稱這股新文化運動的思潮是“
電光后的一聲驚雷”
,把她“
震”
上了寫作的道路。她的創作活動始于1919
,一直延伸到世紀末。五四運動中涌現了一批狂飆突進的猛將,如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他們是登高一呼從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這類英雄式的人物,她更“
平常”
,但她響應和參與了這種英雄業績的創造和建設。她和“
五四”
一代人有著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們同樣是新時代和新潮流的推動者,共同完成了中國20
世紀偉大的精神革命。偉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現在對于舊文化和舊禮教的抗爭,但“
五四”
并非一味地“
破壞”
,它有鮮明的建設精神;“
五四”
也井非一味地“
激烈”
,它的本質是溫情和人性的”
這些本質在那些猛將身上,是隱藏著和潛伏著的,而在另一類“
非猛將”
如冰心這樣的人身上,則成為一種非常明顯確定的品質。
⑦
這是最豐富和最有創造力的一代人。在這個讓人景仰的隊伍中,走著我們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覺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匯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跡。她的創作服膺于“
為人生”
的理想;她發起和倡導了中國新詩史上的“
小詩運動”
;她用通訊的方式寫散文,她的《寄小讀者》開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還是兒童文學熱情的支持者和實踐者。
⑧
冰心畢生都在這樣辛勤地創造著,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沒有放下手中的筆,而且愈到后來,性格中潛藏的剛烈之氣愈為顯揚。她正氣凜然,疾惡如仇,所作短文如《萬般皆上品》、《無士則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
斗轉星移,歲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人生長途,離我們遠去了。但她在我們的心目中始終是一顆不倦地燃燒著的星。這顆星已燃燒了一百!她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值得整個民族永遠珍惜。
20
.五四運動中的“
猛將”
與“
非猛將”
具有哪些共同點?選出回答不正確的一項()
A
.都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
B
.都參與創造和建設。
C
.都具有溫情和人性。
D
.都是登高一呼從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
21
.首尾兩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寫作特點是什么?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
.首尾呼應,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華。
B
.概括冰心經歷的整個世紀的重大事件。
C
.感情真摯,集中抒發作者對冰心的崇敬之情。
D
.以詩意的語言概括冰心對后代的影響和作用。
22
.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
.第③
段中引用《春水》的話是為了闡明冰心對母愛的強烈渴望。
B
.冰心文學世界中的兩個基本意象都表現了關愛眾生的人間柔情。
C
.本文結構嚴謹,語言流暢,詞藻華麗,讀來讓人感動不已,深受啟迪。
D
.冰心晚筆耕不輟,創作風格愈顯剛烈犀利,表現了疾惡如仇的性格。
參考答案:
20
、D
21
、B
22
、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73139.html
相關閱讀:《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
《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
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