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
①許廣平在她的回憶錄中曾寫道:“他(魯迅)有時,至少或者如他自己所說,像受傷的狼,跑到草地去舔干自己的傷口。”在俄羅斯作家中也有這樣一匹孤獨的“狼”,他就是《大師和瑪加麗塔》的作者布爾加科夫。他于1931
給斯大林寫過一封信,信中說:“在蘇聯俄羅斯文學的
廣闊原野上,我是唯一的一只文學之狼。有人勸我在狼皮上涂點顏色,這是個愚不可及的勸告。涂上顏色的狼也罷,剪去狼毛的狼也罷,怎么也不像一只狗。”
②布爾加科夫的面容消瘦、眼睛近視、文質彬彬、氣態閑雅,從表面看怎么也不像一匹“狼”。在家庭的熏陶下,他自小就喜愛音樂、戲劇、小說,尤其嗜好閱讀果戈理的作品,養成了耿介不阿的性格和敏銳獨到的眼力。1923
他開始寫作第一部長篇小說《白衛軍》,1924
脫稿。然后,一直到42
以后這部作品才在俄羅斯本土出版,這時,作家已逝世26
之久。從普希金以來,俄羅斯知識分子就有從軍的傳統,但是在20
世紀一二十代,國際、國內戰爭頻繁,軍隊由榮譽的象征變為血腥的代名詞,加入軍隊,除了屠殺與被屠殺以外沒有別的選擇。戰爭無所不在,戰爭已知內化到參與者和他們親人的精神生活中。對于這些,布爾加科夫保持了外在于偉大歷史之外的個人敘事。所謂正義與邪惡的區分是沒有意義的,所有人都是被脅裹者。
③1926
,蘇聯國家政治保安總局突然搜查了布爾加科夫的住處,沒收了小說《狗心》的手稿和他的日記。從此,他開始受到漫長的批判和封殺,用作家自己的話來說,等待他的是“貧窮、流落街頭和死亡”。然而,他挺往了,像一只孤獨的狼一樣,對著茫茫曠野,發出凄烈的吶喊,在他生命的最后10
里,寫下了19
部作品。其中有三部只要他按照當局的意思作修改,就能獲得出版或上演,但是他堅決不改變自己的創作意圖和創作原則。像貓一樣聰明的中國作家們是無法理解:為何不作一點妥協呢?貓和狼是沒有共同的邏輯的。布爾加科夫的不被理解,正如魯迅的不被理解一樣。布爾加科夫的原則:“如果把文學用于滿足自己過上更舒適、更富有的生活的需要,那么這種文學是可恥的。”
④1937
,斯大林對文藝界的清洗達到了一個高潮,先是對肖斯塔科維奇、帕斯捷爾納克、布爾加科夫等第一流的藝術大師進行嚴厲的批判,然后將中央主管文化的領導人,也就是迫害大師們的打手們送進集中營。當局邀請布爾加科夫參加一次對作協前領導的批判會,布爾加科夫堅決地拒絕了:“我不會去迫害以前的迫害者。”這一立場,是對迫害本身的蔑視和反抗。布爾加科夫看到:“人的本性只有通過憐憫和仁慈才能改變;恐怖、強制和各種各樣的暴行,都無濟于事。”布爾加科夫的《大師和瑪加麗塔》則對整個人類歷史中的善惡之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超越性。他是在絕望中為絕望而寫作,在災難中為災難而寫作,在痛苦中為痛苦而寫作?梢哉f,布爾加科夫是“俄羅斯的魯迅”。[
來源:
學§科§網]
⑤布爾加
科夫在生命的最后一,也就是1939
,寫了一本關于斯大林青時代的劇本《巴統》。這件事讓他頗受詬病,因為與他一生的立身行事在相徑庭,所以后人把它當作“一個猜不透的謎”。我想,布爾加科夫寫這個劇本的時候心態是
極為復雜的,他既想通過這個劇本獲得生存的權利,又不想讓它成為純粹的獻媚之作。他在兩極掙扎著,卻找不到一個自己的立足點。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現實中的魔鬼比他小說中的魔鬼要殘暴得多。
⑥1940
3
月10
日,布爾加科夫貧病交加地死去,僅49
歲。一匹離群索居的狼閉上了冷觀世界的眼睛。
⑦而小貓小狗們依然歡快地蹦跳著。
(1)
下列對傳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
的兩項是
(
)
(
)
(5
分
)
A
.布爾加科夫無聲無息地從世界文壇上消失了近半個世紀,直到他逝世
26
之后,他的作品《白衛軍》才出版,他終于成為第一流的藝術大師,在俄羅斯獲得了崇高的聲譽。
B
.能夠堅守這樣的原則,“如果把文學用于滿足自己過處更舒適、更富有的生活的需要,那么這種文學是可恥的”。說明布爾加科夫有著正直、堅韌的天性,保持了一種優秀、高貴、有尊嚴的不被某些中國作家理解的文化人格。
C
.布爾加科夫不去迫害以前的迫害者,是對迫害者本身的蔑視,因為他認為只有通過憐憫和仁慈才能改變迫害者,使用強制手段和暴行無濟于事。
D
.作者認為面對迫害,布爾加科夫沒有改變自己的創作意圖和創作原則,在生命的最后
10
里,寫下了
19
部作品。作為一個思想者,他沒有被歷史扭曲和吞噬
。
E
.本文通過對布爾加科夫一生創作思想和創作原則以及其為人的記述,高度贊揚了一個偉大作家不屈的人格,批判了時下一些中國作家的媚骨及追名逐利的思想。
(2)
作為“俄羅斯之狼”的布加科夫,他的“狼性”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說明。
(6
分
)
(3)
文章在表現布爾加科夫時,寫到“魯迅”和“像貓一樣聰明的中國作家”,有什么作用?
(6
分
)
(4)
作者是如何理解布爾加科夫創作《巴統》時的復雜心態的?你是否認同布爾加科夫這一創作選擇?聯系你熟悉的作家,說說你的理由。
(8
分
)
參考答案:
(1
)A C
(A
項與原文不符!栋仔l軍》在俄羅斯本土出版前,他已成為第一流的大師,只是《白衛軍》的出版讓他獲得了崇高的聲譽。另外“在俄羅斯獲得了崇高的聲譽”也不對。C
項“是對迫害者本身的蔑視”錯,原文“布爾加科夫不去批判以前的迫害者,是他對迫害本身的反抗,是對專制者和專制制度的一種抗爭。”)(答對兩項得5
分,答對一項得2
分)
(2
)①自小喜愛音樂、戲劇、小說,尤其嗜好閱讀果戈理的作品,養成了耿介不阿的性格和敏銳獨到的眼力。②他受到漫長地批判和封殺,等待他的是“貧窮、流落街頭和死亡”。然而,他挺住了,像一只孤獨的狼一樣,對著茫茫曠野,發出凄烈的吶喊。③遭受嚴厲的批判時,始終有清醒的頭腦,蔑視和反抗獨裁者的迫害,在絕望中為絕望而寫作,在災難中為災難而寫作,在痛苦中為痛苦而寫作。(每點2
分,共6
分)
(
3
)①
以“貓一樣聰明的中國作家”來反襯
布爾加科夫堅決不改變自己的創作意圖和創作原則的“狼性”
②運用對比
手法,表現出對時下一些中國作家沒有堅定立場和創作原則的批判。③作者運用類比
手法,指出布爾加科夫和魯迅的相同的人生境遇,突出表現了布爾加科夫的精神境界。
(每點2
分,共6
分)
(
4
)作者認為,布爾加科夫是在兩極中掙扎,一方面要獲得生存的權利;另一方面,又不想放棄自己的創作原則,放棄自己的“狼性”,不想寫純粹的獻媚之作。在這二者之間他找不到立足點。(
2
分)
觀點一:認同。作家也是普通人,面對困境,也想獲得生存的權利,所以,布爾加科夫的選擇未可厚非。(
2
分)
理由:
作家當然有作家的使命,但作家也是人,應該享有做人的權利和尊嚴。魯迅與封建專制統治者、反動派的斗爭是殘酷的,魯迅處在反動派的迫害下,經常在躲避,“躲進小樓成一統”,
使反動派無可奈何。在
寫戰斗的雜文時用各種筆名來迷惑敵人,蒙蔽敵人的眼睛?梢姡瑹o論是生活還是斗爭,作家首先還是要保護自我生存的權利。(
4
分)
觀點二:不認同。作家有獨特的歷史使命,一個作家應該有所堅守。(
2
分)
理由:作家要有自己的創作原則,不屈從于政治,也不屈從于暴行和迫害,要有超越性,對人類歷史中的善惡之爭作深刻的反思。中國第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就是如此。“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有著自己的愛國情懷和高潔情操,盡管被奸人所害,仍然堅守自己的人生追求。當自己的理想追求無法和現實調和之時,他毅然投身汨羅,以死明志。正是這樣的作家,這樣的精神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4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01129.html
相關閱讀:《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
《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