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楓
⑴
我愛聽蟬,打從很小的時候起。
⑵
夏來了,蟬聲呼喚著綠陰,綠陰漲滿了黃河兩岸。
⑶
夏,豐富著哪!在黃河兩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遼闊!讓你張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邊。平原沒有邊,翻滾在平原上的麥浪也沒有邊。麥浪,像浩瀚的海洋,搖蕩啊搖蕩,搖蕩著那些莊稼漢的歡笑,搖蕩著那些青布包頭的大姑娘們的希望,搖蕩著那些像石頭一樣的孩子們傻傻的夢想。麥浪,在六月的陽光下,閃爍著無邊無際的金黃。不,閃爍著的是遍地的黃金。
⑷
太陽可厲害著哪!它不許人們躺在床上做夢。太陽,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燒著大地,燃燒著夏天。而蟬兒們是太陽的號手,一大清早,當地面開始蒸騰起熱霧,它們便大聲地嘶喊:起來,屬于土地的人,到田間去。去啊!去收獲那滿地的黃金,去收獲你一的辛勤。
⑸
莊稼漢成群的像一陣風似的出發。麥田活動了,那些牛一樣的漢子,收割的鐮刀比著快,飛揚的山歌比著響。太陽,把興奮搽在他們的臉上,蟬聲起勁地作著拉拉隊。
⑹
誰能忘記那一片蟬聲呢?
在太陽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樹青條的老柳,垂掛著多少殷勤。趕著路的,做夠了活兒的,來吧!到綠陰里來,到柳絲中來,到蟬聲里來。這里有的是成缸的綠豆湯或大麥茶,別問是誰家的,你只管喝吧!喝著涼茶,聽著蟬聲。蟬聲在枝頭,蟬聲在心頭,撒給你滿身的清爽。
⑺
誰能忘記那一片蟬聲呢?
日正當中,老牛在樹下嚼沫,老人在樹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蓋著臉,東倒一個,西歪一個,各自去尋夢。麥場上,曝曬著新收的小麥,黃澄澄的,每一個顆粒都散放著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著祖傳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張臉,都流露著自得的顏色。那一片恬靜,一片安詳!誰都知道:啄食著的小雞知道,散步著的小貓知道,連呆模呆樣在一旁喘著氣的小花狗也知道?墒,誰也無法說得出來,誰也無法描畫得出來,只有蟬,才會高踞枝頭,吟著贊美的詩篇。
⑻
誰能忘記那一片蟬聲呢?當小麥收割之后,高粱便連天地扯起了“
青紗帳”
,青紗帳是孩子們的兒童樂園,他們的兒童樂園不要票,不要票卻送給人大把大把的快樂。孩子們在青紗帳里追逐、打滾、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熱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黃河,開始另一場戰爭,然后轉移陣地,大伙兒呼嘯著去進攻果林或瓜園,蹲在那種很原始的瓜棚下,隨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滿足了,才班師回家。沿著高榆老柳的濃陰,一路追逐著蟬聲;而蟬聲,卻又一路追逐著他們。
⑼
那一片蟬聲,真美。那一片蟬聲是圖畫,那一片蟬聲是音樂;畫許多綠色的記憶,譜無數優美的靈魂。
⑽
那蟬聲也是我們生活的課本。
⑾
讀著蟬的歌唱,吮著泥土的乳汁,快樂而又痛苦地成長起來的人們,都喜愛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蟬聲中那種瀟灑、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
在黃河兩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
都像課本,都像蟬聲,向我們述說同樣的故事:生活,應該恬淡、勤懇和拙樸。而那無邊的大平原,那浩浩蕩蕩的黃河,那飛揚著的黃沙,狂舞著的白雪,和突然而來突然而去的風暴,卻又教給我們另一種榜樣:人啊,應該活得爽快,死得堅強。那些把根扎在黃土地的人們,生與死,都有著絢麗的光彩,如這熱切的蟬聲。
(1968
寫于臺灣)
12
.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樣的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回答。(4
分)
13
.第七段的畫線語句描寫了夏日正午蟬的鳴叫,請分析其表現特色。(6
分)
14
.“
那蟬聲也是我們生活的課本。”
請分析這句話的含意。(4
分)
15
.本文不僅寫了蟬聲,還寫了與蟬聲相關的人事,請探究“
蟬聲”
中蘊含了哪些豐富的意蘊。(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2
.點題(
或“
照應題目”)(1
分)
,奠定了全文的熱烈、深情的感情基調(2
分)
,給讀者以悠遠的時間感,引出下文對兒時聽蟬的描寫(1
分)
。
13
.運用了擬人、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
答出兩種即可)
;將小雞、小貓、小花狗的沉默與蟬的鳴叫形成對比,反襯蟬的熱切;整散句結合,富有音韻美。(
每點2
分)
14
.蟬聲中包含了瀟灑、低回、激越的感情,教我們學會恬淡、勤懇和拙樸地生活,教我們擁有活得爽快、死得堅強的生活態度。(
一點1
分,兩點2
分,三點4
分。)
15
.①
對蟬的喜愛與贊美。②
贊美勤懇、質樸的農人和淳樸的民風。③
對民族性格中的恬淡安樂與堅強抗爭的頌揚。④
隱含著對故鄉和童生活的思念。(
每點2
分,答出三點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17846.html
相關閱讀:《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
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
《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