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炊煙起處是故鄉》閱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散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炊煙起處是故鄉 查干 ①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那不是我的故鄉。我的故鄉,是祥和而寧靜的一方偏僻之地。富有富的時髦,貧有貧的味道。童時,我的故鄉窮,然有味道。味道 炊煙起處是故鄉
查干
①“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那不是我的故鄉。我的故鄉,是祥和而寧靜的一方偏僻之地。富有富的時髦,貧有貧的味道。童時,我的故鄉窮,然有味道。味道在于她的寧靜與祥和、與世無爭和四鄰和善的存世心態。就連晨間晚暮里,裊裊升起的炊煙,都有善的表述和情的高揚。

她居于深山老林之中,顯得有些閉塞。外部世界,發生著什么事,與之無關,正如《西游記》里所說:“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
。家家戶戶耕田養牧(半農半牧),靠老天的賜予吃飯。因此,少有非分之想生于心。偷盜搶掠之事極少發生。

因了大家都窮,就相互靠攏,彼此救濟,抱團取暖,漸成一種社會風氣。誰家有事,大家幫忙。譬如,誰家房舍雨中塌了,全村人齊伸手,十天半月,三間土屋就立在那里。唯一答謝方式是,請大家吃一頓?面,喝幾盅村里自釀的高粱白干。再敬一鍋鍋旱煙,了事。沒有其他說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連那些表面的客套話,也都免了。而臉上流露的,只是憨態可掬的微笑和謙和質樸的靦腆。鄉人從來不懂得,什么叫做奸詐、算計、巧取。

初春,當自家新菜長成,第一口,不是自己吃,而是送與左鄰右舍嘗鮮。自家乳牛下了奶,往往分一些給他家的老人和兒童吃。這,幾乎成了村規,家家照做,而且心甘情愿。殯葬嫁娶,也是大家的事,絕無推托耍奸之事發生,這便是窮鄉僻壤的味道。不僅能共苦,更可同甘。

故鄉人大都沒有文化,更不知老聃為何人?更沒有讀過他的《道德經》。然而,他們的一身操守,且貼近老子的教誨。老子與孔子的對話中,有這樣一些表述:“
君子與人處,若冰釋于水,與人共事,如童仆謙下。”
為什么在一處偏遠村落,有這樣明道為人的修煉?或許,這便是人性中被遮蔽的光點,稍有擦拭,便可發光的緣故。

老聃還有些話,是對孔子講的,也是對眾生講的:“
養生之道,在神靜心清。神靜心清者,洗內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為物欲,一為知求。去欲去求,則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則動靜自然。”
正如老子所言,故鄉人窮則窮,然,少物欲心清明。所以動與靜,皆為坦然。他們不急不火,安安靜靜,不為名利所困擾,就接近了智慧。這是,所處的環境賦予他們的品行。他們的生活節拍,是舒緩的,所求也甚少,溫飽便足。這符合民諺“
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用不著貪心占有”
這一理念。不像如今一些人,貪得無厭,動輒鯨吞千百萬百姓血汗錢,而毫無愧疚之心。他們,如斯斂財,究竟為了什么?要帶到哪里去?一個“
財”
字,為什么成為了他們的索命絞索?不能不使我們靜神思考。

而如今,西方國家一些闊綽之人,則開始追求極簡的生活方式,將無用之物一律棄之,抑或捐之。簡而又簡,一身輕松,不再囿己為金錢與物質的奴仆。如斯看來,有時候把富日子當做窮日子過,也是一種智慧和德行,就如我童時代的故鄉人。

那時的故鄉人,的確“
寒酸”
,幾間土屋,一道柴門,房前房后有塊菜地,有豬窩、狗窩、雞窩。而到了冬天,當寒風呼嘯,白雪覆蓋之時,故鄉人在院墻外,圍起厚厚的一層蘆葦,擋風保暖。家里更有熱炕以及火盆,不亦其樂融融乎?更重要的是,一切均為勞動所得。因而住得安心、吃得肚暖、睡得踏實。夜無夢魘所擾、日無煩心所困。

每當我從遠方歸去,遠遠看見繚繚又繞繞的故地炊煙,心里便感到暖融融的,腳下也陡然生風。只有故鄉的炊煙,才有如斯強烈的感召力和親和力。因為,在那一縷縷炊煙下,有個叫“
家”
的地方,在等著你。有慈母一碗熱騰騰的面,在等著你。對游子而言,這便是天堂。猶如民諺所說:“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何況那里還有,符合人生哲理的生存方式,在綿延著。前人陶淵明所心醉的:“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的《歸田園居》,也不過如斯耳。
(據《中國作家網》 有刪節)
15
.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4
分)
A
.作者開篇用對比手法,開門見山,指出我的故鄉,是祥和而寧靜的一方偏僻之地。
B
.作者用自家新菜長成先送與左鄰右舍嘗鮮,自家乳牛下了奶,往往分一些給鄰里。殯葬嫁娶絕無推托耍奸等事例,說明故鄉人能同甘共苦。
C
.作者引用《西游記》里所說“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
,意在說明生活在山中的人沒有時間概念。
D
.第⑦
段根據“
有時候把富日子當做窮日子過,也是一種智慧和德行,就如我童時代的故鄉人”
表明,我童時代的故鄉人也是把富日子當做窮日子過的。
E
.本文通過追憶炊煙起處的故鄉的味道,引出老聃的君子觀和人生觀。表達了作者對寧靜與祥和、與世無爭和四鄰和善的生活的向往和對“
囿己為金錢與物質的奴仆”
的人生價值觀的反感。
16
.故鄉的味道有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描述這種特點的?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6
分)
17
.文章第⑤⑥
段分別引用了老子的兩段話,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回答。(6
分)
18
.作者為什么說“
只有故鄉的炊煙,才有如斯強烈的感召力和親和力”
?請聯系全文簡要分析。(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55894.html

相關閱讀:《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
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
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