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石山
①
傅斯的七世祖傅以漸是清代開國第一狀元,是康熙的啟蒙老師?滴踉鵀槠渥嬲}詞“
傳臚姓名無雙士,開代文章第一家”
。他的曾祖傅繼勛是清朝名臣李鴻章、丁寶楨的老師。他的父親傅旭安曾任東平龍山書院院長。傅斯六歲進入私塾,十一歲讀完《十三經》,是 “
五四”
學生領袖之一;1919
底赴歐洲留學,先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后轉入倫敦大學,1923
入柏林大學哲學院,廣泛涉獵西方科學教育、文化典籍。這些使他形成了中國現代自由知識分子的人文品格。
②
抗戰勝利后,大學復員的時候,本來是要讓傅斯當北京大學校長的,他覺得胡適更合適,就推薦胡適。胡適在美國一時回不來,他說那我就當代理校長,等胡先生回來就交給胡先生當。這個人辦事很有魄力,很果斷,當了代校長以后,凡是敵偽時期在北大當教授的,一個也不聘。理由是當抗戰爆發后,學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發給路費,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敵偽辦的北京大學當教授,這就是偽教授。冰炭不相容,忠奸不兩立,他對那些留在敵偽統治區、?顏事敵的教授太痛恨了。還有一個理由,他說,他這是要給胡先生當校長鋪平道路,難事自己來做。這就叫有擔當。傅斯學問好,辦事能力也強。他是胡適的學生,胡適就很佩服他的辦事能力,說他是人間一個最稀有的天才,記憶力最強,理解力也最強,能做最細密的繡花工夫,又有最大膽的大刀闊斧的本領,這都是人世間最難合并在一個人身上的才性。
③
抗戰開始后,因為他的名望和地位,當了國民參政會的參政員,相當于戰時國會議員吧。這期間他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就是把行政院長孔祥熙趕下臺。抗戰初期國民黨政府還是比較廉潔的,到了抗戰后期,就開始腐敗了。最有名的案子是行政院長孔祥熙的美金公債案。傅斯知道了這個案子,決定在參政會上提議案揭發。蔣介石知道了,讓陳布雷以老報人的資格跟傅斯談談,說這樣做對中國的形象不利,他聽從了陳的勸告,表示不提議案,但一定要在參政會上提出質詢。
④
說到做到,果然一九四四九月七日,張群向國民參政會提出施政報告后,傅斯就提出他的質詢。對傅斯的質詢,財政部的答復,有些采取了敷衍塞責的態度,有些堅決否認。蔣介石怕事情鬧大,親自出面宴請傅斯為孔祥熙說情,蔣介石問傅斯:“
你信任我嗎?”
傅斯說:“
絕對信任。”
蔣介石說:“
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應當信任我所任用的人。”
傅斯說:“
委員長我是信任的,至于說因為信任你也就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
蔣介石最終免了孔祥熙的行政院長和中央銀行行長之職。事情過后,傅斯在給胡適的信上說了他為什么要做這件事。他說:“
我一讀書人,既不能上陣,則讀圣賢書所學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無慚于前賢典型……
士人之節,在中國以此維持綱常也。”
只有讀書人保持氣節,才能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這幾句話,最能體現出傅斯的人文品格,該說的話就要說,該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他這樣做,全是基于一個讀書人的良知,一個讀書人的社會責任感。也就是文天祥說的,“
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他真可以說是做到“
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了。
⑤
一九四九,傅斯隨國民黨政府到了臺灣,任臺灣大學校長。他當臺大校長,在整頓臺大校風上下了大力氣,他曾在報上說:“
我現在運用我曾三次在報紙上披露的一段話重說一遍,就是假如有人發現我,或是其他臺大主持人,以人情收容任何一個學生,那么我們便是作弊,應該受國法的懲罰,并受社會的制裁。”
同時在校長室門旁寫著這樣一行大字:“
有為子女入學說項者,請免開尊口”
。一九五○
十二月二十日上午,傅斯因腦溢血去世,僅五十五歲。
⑥
這個人可說一生清貧,身無長物。臨死前一兩,他的西裝舊了,看見朋友買了套新西裝,樣式很好看,也想買一套,一聽價錢很貴,就不買了。一個大學校長,買套好西裝不應當算什么事,可他就是買不起。這樣的人,真可說做到了孔子說的: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
(選自《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人文品格》,有刪改)
19.
概括文本①
段的內容,并分析其作用。(4
分)
20.
請結合文本④
段的內容,分析這篇評傳的特征。(5
分)
21.
請結合文本,簡述傅斯先生的哪些品質在今天還有積極意義。(6
分)
參考答案:
19.
第一段介紹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傳主家世,(1
分)二是求學經歷(1
分)。說明傳主品格的形成的原因(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對傳主思想的影響)(1
分),為后文敘述傳主的事跡作鋪墊(1
分)。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和把握文章結構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
級。本文節選部分主要介紹傳主的為人處事所表現出的品格,但在開頭介紹世家、學習的經歷,其目的是要說明傳主思想品格形成的基礎。作用要從內容、結構兩方面去分析。
(補充:作用如答為“
了解傳主”
或“
使讀者產生深刻印象”
也可給1
分)
20.
①
選材典型。本段選取了趕孔祥熙下臺這一材料,敘述了傳主與國民黨高官政要的沖突,能夠代表傳主威武不屈的人文品格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典型性;
②
記敘真實。介紹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直接引述了蔣介石與傅斯的對話,突出了“
傳”
的真實性;
③
敘議結合。在敘述中,有點睛的議論,并引用文天祥的話,表達了作者對傳主的高度評價。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
級。傳記的體裁特征包括內容的真實性(材料來源如資料、引用等)、技法的文學性,如材料的取舍與敘述;評傳的敘議結合等等。
答對1
點,得1
分,對2
點給3
分,對3
點給5
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補充:①
只寫評傳的特點,但沒有結合文本的最多給2
分;②
答對了3
要點,但不是結合文本④
段內容最多給2
分;③“
敘議結合”
如寫成“
評傳結合”
或“
夾敘夾議”
也給2
分;④
寫成塑造人物手法不給分;⑤
答成“”“
興趣性”“
趣味性”
不給分)
21.
有以下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①
辦事果斷,有擔當:如處理北大偽教授的問題就敢于擔當責任。
②
為人剛直不阿,不畏強權:如趕走任行政院長的孔祥熙,不怕得罪蔣介石。
③
愛憎分明,有良知和氣節:如對偽教授的處理。
④
有責任感:擔任參政院參政員和校長時盡職盡責。
⑤
嚴于律己,清貧自守:如擔任臺大校長時的言行。
【解析】本題考查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
級。傳主的作為所反映的精神品格對讀者具有教育作用。答題時必須要有品質的概括和舉例。
答對1
點得1
分,兩點給3
分,3
點給4
分,4
點給5
分,5
點給6
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只寫品質,不舉事例,只給一半分,然后四舍五入計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68404.html
相關閱讀: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
《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