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劉小楓《柏林墻的碎片》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散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柏林墻的碎片① 劉小楓 ( 1 )柏林墻上曾有過一種文化,如今這種文化變成了碎片。 ( 2 )自從民主德國的一些公民在柏林墻東側掘開了幾個大口,讓東西柏林人自由往來,柏林墻開 柏林墻的碎片①
劉小楓

1
)柏林墻上曾有過一種文化,如今這種文化變成了碎片。

2
)自從民主德國的一些公民在柏林墻東側掘開了幾個大口,讓東西柏林人自由往來,柏林墻開始變成歷史的廢墟。在柏林墻的西側上面,有用油料涂滿的圖畫和語言,一些地方甚至層層重疊,不斷更新創作。如今,人們帶著歡慶的心情涌向柏林墻,用鐵錘和鐵砧在墻上敲下幾塊碎片,作為歷史遺留的紀念品珍藏起來。誰知道這些帶有各色油彩的碎片在幾十或幾百以后會值多少錢呢?如今,巴掌大的一塊碎片售價已高達十個西德馬克。此外,用小小的碎片做成的精致耳環和胸針,已在柏林墻前出售。對柏林人來說,這似乎是今最佳的圣誕禮品。不難想見,用柏林墻的碎片做成的藝術品種類會日益繁多。

3
)然而,我在著名的布蘭登堡門的柏林墻西側,見到一篇寫在大木板上的優美散文。上面的文字告誡人們:

柏林墻被掘開了,但是,這并沒有伴隨著勝利的歡歌,只有沉重的記憶帶來的苦澀思索。

難道人們一定要用種種政治意識把人類敲擊成碎片?難道只是在政治領域才會有一座座柏林墻?難道這個世界上筑起的高墻要永遠存在下去?

4
)令人深思的是,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絕開的柏林墻,卻是由主張整個人類擁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構筑起來的。柏林墻文化是人類之恥辱的符號,值得慶幸的是,如今它已經變成了碎片。柏林墻的碎片亦是人類之恥辱的記憶符號,它不知與多少活生生的人的肉體和精神碎片摻合在一起。作為一種藝術品,柏林墻的碎片也許是非常獨特的;而作為一種文化,這一現象絕不只具有諷刺意味,它意指的或蘊藏著的絕不是人類的歡悅,而是人類永遠洗刷不凈的污穢和永遠消退不去的悲哀。

5
)柏林墻絕不是一種僅在德國才有的現象,它不過是在世界上處處存在著的各種隔絕人身、詆毀人身的有形和無形的凝聚。柏林墻是用鋼筋和水泥鑄成的,這意味著現代技術可以生成隔絕人身、詆毀人身的墻的原材料。墻在這個現代世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不管是這個世界還是我們自己,都是碎片
——
涂有各色油料的碎片。柏林墻作為一個普通的象征絕不只具有政治意味。

6
)惟一能穿透那隔絕、詆毀人身的墻的是愛。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如今愛本身也成了碎片,甚至也經常成為一種墻。人的愛不是神的愛。一旦人的愛與那自我犧牲的上帝之愛相分離,就必然變成碎片。這難道不是我們的現實?

7
)我也來到柏林墻前,用鐵錘敲下了幾塊碎片,把它們收藏起來。對我來說,我收藏的不僅是柏林墻本身,更是這個世界本身,這個時代本身,還有我們自己。
(選自《這一代人的怕和愛》,有改動)
「注」①
1949
,美國拉攏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國成立了針對蘇聯的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1955
,蘇聯和東歐七國成立

華沙條約組織

,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1949
,在美國和蘇聯各自的支持下,德國西部和東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首都柏林也同樣分裂為東、西兩部分。隨著冷戰的加劇,
1961
,民主德國政府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條長近一百七十千米,由水泥墻、鐵絲網和?望塔組成的封鎖線,用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勢力的滲透。這條封鎖線被稱為

柏林墻

,它成為德國分裂的標志。
18.
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恰當的兩項是(
4
分)
A.
本文題為

柏林墻的碎片

,文中寫了墻的碎片、世界的碎片、人類的碎片以及愛的碎片等,雖然它們形態不同,但其實質都是一種隔絕。
B.
文中說現代技術可以生成隔絕人身、詆毀人身的原材料,含有作者對現代世界工業文明辛辣的諷刺;表達不但通俗易懂,而且生動形象。
C.
在本文作者看來,世間雖然并不缺乏愛,但是如果人類的愛缺乏自我犧牲的精神,就有可能變得偏執、狹隘,從而成為另一種形態的墻。
D.
本文圍繞著柏林墻移步換景,以游蹤為線索串起全文,層層深入地闡發自己的觀點;同時,前后行文多有照應,脈絡清晰,思路頗為嚴謹。
E.
本文雖是對歷史的反思,但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對現實的審察。其內涵與哲學家趙鑫珊《人是什么》中所闡發的

把握現實

是一致的。
19.
文章開篇說

柏林墻上曾有過一種文化

,就全文來看,這里的

文化

指什么?(
2
分)
20.①
文章第(
2
)段用了不少筆墨寫

人們帶著歡慶的心情珍藏柏林墻的碎片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4
分)
②文章第(
3
)段末尾作者用了
3
個由

難道

引導的句子,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4
分)
21.
作者在文中說

墻在這個現代世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試就這里所說的



,另舉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談談你個人的看法。(
4
分)
參考答案
18.A
、
C
19.
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絕開的柏林墻,卻是由主張整個人類擁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構筑起來的。
20.①
第(
2
)段中寫人們的

歡慶珍藏

,目的有二:
a


歡慶的心情

導出下文

沉重的記憶帶來的苦澀思索

,為表現主題引線;
b
由人們因碎片的經濟價值而珍藏,引出下文作者因碎片的人文價值(或歷史價值)而收藏,為表現主題引線。

第(
3
)段末尾的
3


難道

,作用有兩個。第一,修辭作用:
a
作者運用反問,把對柏林墻、對各種隔絕人們身心的高墻的質疑、怨恨表達得更加鮮明,激起讀者的共鳴,令人深思與回味;
b
作者運用排比,把對柏林墻、對各種隔絕人們身心的高墻的質疑、怨恨表現得很有氣勢,富于感染力,并且層層深入,條理清晰,富于說服力。第二,結構作用:承上啟下,由大木板上的散文中的告誡語引出對

政治意識的墻
”“
其他領域的墻
”“
如何消除種種高墻

等問題的思考,并以這三個問題總括下文。
21.
本題雖屬開放性試題,但內容也有所限定:這里所說的



,當指

現代世界





,當指起阻隔作用的



,當指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消除的



。符合上述三點要求才算符合文意與題意,如巴以爭端、南北朝鮮、兩岸關系、民族團結、鄰里和睦、人際交往等問題均符合選材的要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02039.html

相關閱讀: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
《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
《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
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