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蟄存
拉封丹以蟬與蟻為寓言,說蟬終日詠歌,不知儲蓄糧食,遂至身先蒲柳而亡,蟻則孜孜??,有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的能耐,卒歲無虞,避寒有術。終論是把人教訓一頓,應學學螞蟻的勤勞,而不可與蟬的耽于逸樂。
小時讀了這則寓言,就對螞蟻的辛勞起了尊敬之心,對于只顧享樂的鳴蟬,認為它們是自作孽,是不值得可憐的。今天走過一株大柳樹下,恰好有鳴蟬在柳葉間聒噪。夕陽紅紅地照耀在西天,陣陣微風吹拂,也不覺得燠熱,何況我只穿上了短褲,還有手中的大葵扇。漸漸地我非但不再覺得它們煩亂,甚至竟聽出一些意思來。
倘若蟬不唱歌,它是否能活到螞蟻那樣的壽命?
反過來說,若螞蟻效蟬的懶惰,是否會和蟬同死生?
從這兩種昆蟲的生命來說,他們并不覺得誰比誰活多了幾,“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彼此都過了一生。
不會歌唱的蟬不見得能活過嚴冬;懶惰螞蟻的壽命也不見得比勤勞的同伴短。然則螞蟻儲藏糧食,未必就是美德,而蟬的高歌,也就不是甚么罪過了。更進一步言,蟬但求吃飽喝飽,便在酷熱的陽光下努力謳歌,雖然我們不懂它在唱甚么,但無論是吟風弄月,或是悲天憫人,它多少已唱了出來,令它一生除了吃喝外,還有一點旁的意義。螞蟻呢?
吃飽了,喝飽了,還得忙著。孜孜功利,為的就是延續生命,而它的生命實質并未延長,它所儲藏的糧食,也許自己也吃不完,徒然留下一副守財奴相,生命對它們來說還有甚么意義?
今人終日辛勞,營營役役,只知歌頌辛勤的螞蟻,卻不識欣賞銳情歌唱,享樂人生的鳴蟬。自詡聰明的人類,不忒笨了點罷!
注:施蟄存(
12
月3
日
月19
日
24
.試分析“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在文中的含義。(3
分)
25
.文中第二節說“
甚至竟聽出一些意思來”
,作者“
聽”
出了哪些“
意思”
?(6
分)
26
.文中第四節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評論家說:“
拉封丹和施蟄存對蟬和蟻的態度表面上是矛盾的,實質上是一致的。”
如何理解?
(6
分)
參考答案:
24
.(3
分)蟬不可能因停止謳歌而長壽,螞蟻亦不會因為勞動而延。(1
分)自然界生物的性命長短,皆有定份。(2
分)
25
.(6
分)①
螞蟻忙碌未必是美德,蟬高歌不是罪過;②
蟬除了物質生命外還有享樂人生的精神追求,螞蟻的忙碌只是為了延續生命,而生命實質并未延長;③
今人不應一味去追求物質生活,而應像蟬一樣銳情歌唱,享樂人生。(每點2
分)
26
.(6
分)對比手法。(2
分)拉封丹從中看到了蟬的逸樂、蟻的勤勞,施蟄存從中看到了蟬的激情、蟻的碌碌:蟬和蟻在兩人心中都打上了主觀烙印,是兩人抒發情感的載體,只是視角不同。(2
分)兩人借蟬和蟻啟發人們以健康積極的態度投身生活的意旨是一致的。(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23855.html
相關閱讀:《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
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