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來自臺北的姑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新傳說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王順興個兒長得矮小,活像《水滸》里的武大郎,年紀到了四十七八還是光棍一條。他原是機械廠的勤雜工,最近因企業不景氣而下崗。王順興無一技之長,憑著他的勤奮,經居委會同意在弄口擺了個面餅攤,自己動手砌個爐灶,上面擱塊鐵板,將面糊糊攤薄了,再在上面敲個生雞蛋,放上一根油條,涂上點甜面醬這么一卷——這是城里人喜愛的早點。所以天天早晨買餅人都在他攤前排起長隊。
  
  一天早晨,派出所民警陳同志來到他的攤位前,問王順興:“你不是說臺灣有個姑媽嗎?她叫啥名字?”“她叫王蘭英,我媽媽生前一直這樣說的。”陳同志聽了點了點頭關照他:“你收攤以后到派出所來一趟。”
  
  王順興來到派出所一問,原來1949年去臺灣的王蘭英,在半年前匯給王順興一筆新臺幣,折合人民幣有50萬元。因原址已經拆遷,這個王順興無從查找。銀行委托公安機關幫忙,怎奈全市有幾百名王順興,要與臺灣有個名叫王蘭英的姑媽、又住過拆遷原址名叫王順興的人對上號,便是接受匯款之人無疑了。如今總算從大海里撈到了這枚針,王順興憑身份證從銀行領回了這筆巨款,真是喜從天降!
  
  有句老古話叫: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人們獲悉王順興發財了,這個原來不起眼的“武大郎”,霎時之間成了小區的新聞明星。東家阿姨西家叔叔,立馬都要來見見這位福星高照的王順興。有人為他如何花銷這筆錢出“金點子”和“銀點子”;更有的人為他說媒介紹對象,弄得王順興頭腦發漲不知所措,腦子里稀里糊涂的也不知聽誰的好?床∫獙ΠY下藥,打槍要瞄準目標,就在這時,一物降一物的高手終于出現了。
  
  一個四十來歲的女人來到王順興家。她的臉蛋長得標致,衣著打扮入時,面對王順興說起話來心不跳臉不紅,毛遂自薦地說道:“王大哥,我的名字叫茅小妹,今年四十一歲,因為丈夫去世當了孤孀,愿意嫁你為妻,請你不要嫌棄!”說完她嫣然一笑,在王順興的肩上摩挲一番。王順興活了這把年紀從未零距離接觸過女性,今天被茅小妹這么一來,不由臉紅到腳跟,支支吾吾的連話都說不清楚了。茅小妹繼續發起進攻,果然三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穩。由茅小妹作主,花三十萬元在中遠小區買了一套住房,將老屋出租,結婚以后又租間門面房開家煙雜店,兩口子篤悠悠過神仙般的日子。當家有方的茅小妹,還將王順興擺面餅攤的爐子等勞什子全賣給了外來妹,換來了現錢。
  
  這一天王順興夫婦正在店內忙活,民警陳同志來告訴王順興,你姑媽王蘭英已經抵達上海,現住錦華賓館303室,要你去見她。得此信息,夫妻倆又驚又喜,茅小妹更是興奮得心都快要從喉嚨口跳出來了。夫妻倆不敢耽擱,雙雙更衣打扮,叫了輛出租車直奔錦華賓館。
  
  王順興夫婦叫開了303室的門,只見套間客廳里端坐著一位衣著儉樸的老太太,他們認定這位就是姑媽,便恭恭敬敬地一鞠躬,叫了聲“姑媽!”王蘭英老太見內侄子和侄媳婦來了,止不住喜上眉稍,招呼他倆坐下后,對王順興好好地端詳了一會,這一端詳使王蘭英舒展的眉宇漸漸地緊鎖起來,她覺得侄子的長相似乎不是王家嫡傳,禁不住問道:
  
  “你尊姓大名?”
  
  “我叫王順興。”
  
  “祖籍何處?”
  
  “蘇北鹽城。”
  
  “今年幾歲了?”
  
  “四十七歲了。”
  
  王蘭英問話到此,心里就像塞進一團亂麻,沉默良久方才開口說道:1949年春天,我18歲時在上海的一個軍官家里當保姆,當時軍官全家要去臺灣,愿意把我帶走。我到哥哥家去告別,抱著三歲的侄子王順興去照了一張相。她隨即拿出一張泛了黃的照片苦笑著說:“唉,整整50年過去了,我的內侄子屬兔,今年正好53歲了,而你還只有47歲。我離開大陸去臺灣那年你還沒出生呢!”說畢,她尷尬地又補了一句:“況且我們的老家在蘇州,也不是蘇北。”
  
  這一席話猶如寒冬臘月的西北風,對王順興夫婦而言,是直透骨髓般的寒冷。這明擺著是陰差陽錯,張冠李戴了。王順興心想這個姑媽不是我的姑媽,我也不是她的侄子,當然那50萬元也不是給我的,我應該如數歸還。但大部分錢已經花了,怎么還呢?王順興經過盤算,對王老太說:“對不起王老太太,我什么都明白了。請給我一點時間,我會處理好這件事的。”
  
  王順興回到家里,認為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和老婆壓根沒有商量的余地。他拿出房屋產權證和買家具的發票,再加上一生積蓄,湊足相當于50萬元,速速來到錦華賓館,請王蘭英老太清點收訖。孰料想那茅小妹尋死覓活的又哭又鬧,逼著王順興在離婚協議上簽字,并提出要財產分割,那間出租的老房子歸她茅小妹所有,以作為對她的精神補償。王順興面對如此境況,覺得是委屈了茅小妹,不能讓茅小妹跟他一起過兩手空空的日子,別無他路可走,只得咬咬牙橫下一條心,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
  
  一場春夢,來得快去得也快,王順興現在什么都沒有了,重操舊業擺面餅攤吧,那爐子等勞什子都沒有了,成了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為了麻醉自己,王順興買了一瓶烈酒,漫無目的地邊喝邊走,嘴里嘮叨著:“媽媽呀媽媽,你不是說我臺灣有個姑媽,卻原來是個假的……媽媽你騙我!”走著走著他眼前一黑,只聽得“哐啷”一聲響,跟著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他是和汽車撞了,幸好司機眼疾手快地煞車,只是一點皮外傷和腰間挫傷。王順興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迷迷糊糊地說胡話:“媽媽呀媽媽……你騙我,臺灣沒有姑媽……你騙我!”一只柔軟的手拍拍王順興的胸口,輕聲地說:“你媽媽沒騙你,我就是你姑媽!”王順興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一瞅,跟他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張冠李戴的姑媽,王順興不禁一個寒戰,想要直起身來,怎奈腰間一陣劇痛起不來。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原來王蘭英老太,見不是自己要找的侄子王順興,心里確實覺得很失落。她在臺北雖然曾經結過幾次婚,但都以離婚告終。雖說風風火火跌打滾爬五十年,手里積了一些錢。但人老了,又是孤身一人,唯一的心愿就是早日葉落歸根,與親人團聚。于是她按照哥哥家五十年前的老地址匯出一筆款,半年后收到回執,以為終于找到了唯一的親人王順興侄兒。于是她處理了在臺北的不動產,輾轉來到上海,不料讓這位同名同姓的假侄子給攪了。然而使她驚奇的是,這個假侄子雖然其貌不揚,卻是一條正氣凜然的漢子!他見錢不貪,為人忠厚正直,想到自己既然已經回到大陸,不可能再回臺北,不如將錯就將,認了這個誠實的王順興為侄子,與他一起生活,對自己養老送終亦無后顧之憂了。為了萬無一失,王蘭英請律師對王順興作了一番考察,通過密切關注著王順興的律師的匯報,王蘭英了解到他目前的處境,遂來醫院看望王順興。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王順興出院以后,與姑媽一起搬進了中遠小區原住的新屋,過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生活。一位記者探聽到此事,十分感動,還在報紙上刊登了一篇長長的帶有傳奇色彩的通訊。
  
  人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天王順興想起了茅小妹,他想征得姑媽的同意與小妹復婚。王蘭英與茅小妹有過一面之緣,覺得家里是需要個侄媳幫著料理家務,便表示同意。正在這時聽得有人敲門,王蘭英想是茅小妹找上門來了,趕緊把門開開一看,敲門的卻是一位白發老嫗,一時認不出她是誰,對方卻激動地叫了一聲“王媽!”你道這位白發老嫗是誰?她是當年帶王蘭英去臺灣的那個軍官的太太——陳太太。她是看到了報上登載的那篇通訊才找上門來的。王蘭英忙將老東家攙進屋里。
  
  原來那老嫗是國民黨駐上?哲娝玖畈恳魂愋哲姽俚奶。1949年那年陳太太帶領子女隨先生飛往臺北,后來子女出道,先生謝世后,陳太太只身回到上海。從報上見到了王蘭英的下落,便迫不及待地來了。陳太太與王蘭英談談說說,話鋒一轉轉到了王順興身上。原來她才是王順興的親姑媽,今天來不單是為與王蘭英重聚,還是特地來認自己的親侄子王順興的。陳太太的名字也叫王蘭英,1949年她去臺灣時王順興的父親還未結婚,后來輾轉獲得信息,兄弟生了個兒子取名順興。陳太太回到上海的這幾年中,一直在查找侄子的下落,結果一無所獲,今天總算如愿以償了。這時的王順興還以為自己在做夢,狠狠地擰一把自己的胳膊——痛!這不是夢,說明媽媽沒有騙自己,自己在臺灣確實有個姑媽,如今自己有兩個姑媽了!
  
  王順興想念茅小妹,不知她現在何方?能夠找到她便決定與她復婚。經過一番周折,總算找到了茅小妹,可是茅小妹已經跟別人結婚了。當茅小妹知道王順興有了兩個臺灣姑媽時,她想與現在的男人離婚,再與王順興復婚,被王順興斷然拒絕。王順興終于想明白了,他再也不愿意跟只圖錢財不講情義的女人做夫妻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gushihui/388551.html

相關閱讀:撞臉了
幸運之神
不孝的女兒
要怪就怪生錯病
新傳說:弄巧成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