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鳳凰寨,村人都說,寶貴長大后一定是個孝子,因為在全村的細伢崽中,就數他最疼爹娘。但后來事實證明,村里人全看走眼了,長大后的寶貴不但不孝,而且是個十足的白眼狼。
事情還得從寶貴的父親死后說起。這時,寶貴已大學畢業,并且已參加了工作,娶了妻,生了子,鄉下的母親呢,則人過六十日偏西進入了暮年。本來,做娘的希望,有朝一日,兒子長大后,能繼續像兒時一樣孝順自己,讓自己過上幾天舒坦的日子,也不枉養育了他二十多年。但后來老人發現,兒子長大后,尤其是大學畢業進城工作后,兒子變了,變得自私了,脾氣也日見長;丶襾,他從來沒好臉色給母親,仿佛前八輩子老人欠了他什么似的。漸漸,老人心冷了。同時,老人也是個要強的人,你不孝順,那好,咱不靠你,咱自己地里刨食討生活。但人強強不過命,老人六十歲生日后沒幾天,去山上打柴不小心從一道高坎上摔下來,摔折了腿,也扭傷了腰。這樣子,別說再去地里刨食養自己,就是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也難。偏偏船破又遇頂頭風,這時,經常在生活上幫襯和關顧自己的女兒在一次外出時遇車禍送了命,使老人完全失去了依靠。無奈,老人只好央托村里人給寶貴寫了一封信,讓寶貴看在生他養他二十多年的分上,捎幾個錢回來,可憐可憐苦命的娘。
豈料,寶貴接信后只寄回去二百塊錢就撒手不管了。以后,老人來信或村里人登門,寶貴只一味地訴苦,說自己單位效益不好,雖然當著一個小科長,每月的工資還不到一千塊(實際每月有二千多),城里的開支又大,他都快窮成叫花子了。這話誰都能聽明白:他現在只能顧自己,沒錢給老人。那作派,那口氣,十足一副白眼狼的嘴臉。
當然,寶貴對母親不孝,對妻子卻十分慷慨。也不知從哪天開始,從來不打麻將的妻子忽然對這玩意兒來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一迷上就陷進去不能自拔,于是,每到寶貴發工資的日子,她總要從寶貴手里要走幾百塊錢(他們家寶貴當家),然后,在寶貴的臉上甜甜地親上一口,屁顛屁顛地往打麻將的地方走去了,不到半夜不歸屋。下次發工資的日子,妻子依然如此,甚至有時還多要一二百塊,說這段時間手氣背,老輸,她想用這錢扳一把。
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年。兩年中,寶貴沒回過鄉下,也沒給母親寄過一分錢。母親呢,也仿佛對寶貴徹底失望了,沒來信,也沒讓人捎話給他。
且說這天,一個村人忽然登門,說村里建了一座橋,現在橋已建成,讓寶貴回去參加通橋典禮。本來,寶貴不想回去,怕村里人罵他不孝是個忤逆子,后來,架不住妻子和兒子勸說和撒嬌,他只好硬著頭皮點了頭。
一回到家,寶貴就把自己關在家里不敢出門。因為他知道,村里有個規定,每隔一二年,村里都要對村中最孝順的人進行一次獎勵,獎勵分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精神獎勵就是,如果這年村里正在搞一項較大的工程,如修公路,就讓那個最孝順的人去挖開工第一鋤;如果建橋,通行那天,就讓那個最孝順的人第一個從橋上走過去,名曰踩橋。如果沒有這些工程,村里就搞物質獎勵,即臘月三十晚上辦一桌豐盛的酒席,把那個最孝順的人請去,讓他(她)坐首席。這是一份敬重,也是一份禮遇。
那么,今天踩橋的那個人會是誰呢?寶貴正想著,門忽然被推開,村主任和村里幾個德高望重的老人走了進來,進門就恭敬地請他去踩橋。
寶貴的臉一下紅到了耳根,連忙說道:“不不不,主任,各位老叔,我知道,我不配,你們這是罵我。”
“你就別謙虛了。寶貴,誰不知道,這兩年,咱鳳凰寨就數你最孝順,每月那么點錢,卻月月定時給娘寄來五百塊,并且年是年,節是節,讓你娘老有所養,病有所靠。此外,這次村里修橋,你一下捐了八千塊,是咱村捐錢最多的人。所以,于公于私,你都是個大孝子,是個熱戀故土的人,這次踩橋,非你莫屬。”
村主任的一席話,讓寶貴全懵了。因為,這些錢他根本就沒寄過。這是怎么回事呢?正困惑,看見妻子雅芬從門前走過,心里一動,趕忙追了出去。
剛開始,妻子不肯說,后來,架不住寶貴一再追問,雅芬才說了實話:這些錢都是她寄回來的。
“你哪來錢寄給娘?”
“每月你發工資時不是從你那里要了幾百塊嘛。”
“你不是拿去打牌了嗎?”
“我要是說寄給娘,你肯給?”
“可是,每次拿到錢你就去麻將場了啊。”
“我那是虛晃一槍,然后去外面轉,捱過幾個小時,再回來騙你說是去打麻將了。”
“那捐給村里的八千塊錢呢?”
“是我平時攢的,看看太少,我又把你結婚時買給我的項鏈、戒指都給當了,湊了個整數。我知道,鄉下人最看重知恩圖報,你是我男人,我可不愿意看到鄉親們戳你脊梁骨。再說,鳳凰寨是生你養你的地方,你也該出點力。”
“錢是你寄給娘的,你為什么要寫我的名字呢?”
“為了咱兒子小寶,我們都是做父母的人,將來也要老的,我可不想讓咱兒子變成第二個你,對老人不孝。所以,每次寄錢,我都帶著小寶一起去,并告訴他,這錢是你讓寄的,然后讓他在匯款單上填上你的名字,把錢寄給鄉下的奶奶。”
踩橋開始了。但踩橋人換成了寶貴的妻子、兒子和母親。在激越、熱烈的鑼鼓聲中和鄉親們雷鳴般的掌聲中,寶貴的母親、妻子和兒子祖孫三人,每人胸前掛著一朵大紅花,手拉著手,由橋的這頭向那頭緩緩走去。在他們身后,走著的是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以及十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歷年來被村里選出來的孝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gushihui/392658.html
相關閱讀:新傳說:弄巧成拙
不孝的女兒
撞臉了
要怪就怪生錯病
幸運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