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樹青是鎮上河西中學的校長,這兩年,他一直有塊心病:學校的教學樓早就成了危房,全校師生天天在里面上課,太危險了。最近,林校長求爺爺告奶奶,幾乎跑斷了腿,才爭取到一百萬元建校款。
這天,林校長正忙著跟包工頭商量怎樣建教學樓,張鎮長突然到訪。當初爭取建?畹臅r候,張鎮長幫了不少忙,那一百萬還在鎮政府的戶頭上呢。此時,張鎮長把林校長拉到操場邊,有點難為情地說:“這教學樓,暫時不要建了。”
林校長一下子著急起來,指著身后陳舊的教學樓嚷道:“張鎮長,你看這教學樓,地基都下沉了,墻壁也開裂了,隨時有可能倒塌,不建新的怎么行呢?”
張鎮長嘆了口氣,說:“建教學樓的錢被挪去造山了。”
原來,離河西中學不遠有一座奇山,山坡陡峭,山頂卻像足球場般平坦,山頂周圍立著七座小山峰,要不是南面有個缺口,在山頂搞足球比賽,那球都不會掉到山下來。更奇怪的是,山頂明明只有七座小山峰,當地人卻祖祖輩輩把這座山叫做八峰嶺。
八峰嶺風光秀麗,是個旅游景點。前不久,縣長陪同省城來的領導游覽八峰嶺。之后,縣長就叫張鎮長在八峰嶺上再造一座山峰,讓這座山名副其實。張鎮長說鎮里資金緊缺,縣長說:“你不是剛爭取到一百萬建校款嗎?可以先挪過來造山。”
聽到這里,林校長氣壞了,他著急地說:“難道師生的性命抵不上那座破山?你怎么不跟縣長爭取爭。”
張鎮長一臉無奈地說:“我好話都說遍了,也說服不了縣長。我還提議把八峰嶺改成七峰嶺,縣長也不同意,他說八峰嶺已經叫了千百年,這個名字既響亮,又吉利,改不得。”
兩人在操場邊琢磨了半天,也不知道怎樣才能說服縣長。
當天晚上,林校長發動全家人出謀劃策,鄰居們也來湊熱鬧。人多嘴雜,說著說著,大伙兒就開始罵人,有罵鎮長的,有罵縣長的,還有人罵起祖宗來:“怪就怪我們的老祖宗,連七和八都分不清,不知搭錯了哪根神經,偏要起這個名字!”
林校長說:“不要罵祖宗,我估計山上原來是有八座山峰的,后來崩塌了一座,所以南面才有個缺口。南面山坡下,不是有一堆亂石嗎?那些石頭一看就是從山頂滾下來的。”
林校長有個兒子叫林文,是河西中學的歷史老師,上課之余,他喜歡收集民間故事,他想了想,說:“我們可以用一個
故事,頂替那座崩塌掉的山峰。那樣就不用造山峰了,一百萬可以繼續用來建教學樓。”
林校長撇撇嘴,說:“人家張鎮長磨破了嘴皮子都說服不了縣長,你一個故事就能讓縣長回心轉意?”
林文神秘地說:“只要縣長喜歡我的故事,就不愁他不改變主意!”大伙兒一聽,紛紛好奇地讓他快講出來聽聽。
林文當即講了一個故事。大意是說,遠古時候,這一帶并無山嶺,偌大的平原上只住著八戶人家。有一年暴雨連綿,洪水泛濫成災,把先民們的茅草屋都沖毀了。幸好他們的首領有先見之明,預先砌有八個大石堆,讓八戶人家爬到石堆上躲避洪水。不料洪水越漲越高,眼看著要把石堆淹沒了。危急時刻,首領竟拆下自己家的石頭,拿去加高別人家的石堆。此時,玉皇大帝外出巡游路過這里,看到了這一幕,首領的無私行為讓他深受感動。玉皇大帝決定拯救這幾戶人家,他食指一彈,洪水消退,拇指一蹺,八戶人家居住的地方就隆起成高山,他們砌的石堆,成了山頂上的小山峰。原本應該有八座小山峰,因為首領拆了自家的石堆,所以只剩下七座。可為了紀念舍己為人的首領,人們還是把這座山叫做八峰嶺。
這個故事并不新鮮,是當地古老的民間傳說,只不過林文做了一些改動,讓這個傳說跟那七座山峰扯到了一塊兒。大伙兒聽到這里,都覺得這個故事太老了,縣長不一定喜歡。
林文笑了笑說:“那首領的名字叫王保民。”
大伙兒愣了一下,紛紛拍手叫好,說縣長肯定會喜歡這個故事。原來,縣長的名字叫王寶明,聽起來跟那位首領的名字幾乎一模一樣。
第二天,林校長來到鎮政府,把兒子編的故事告訴張鎮長。張鎮長覺得林文的主意不錯,就帶著林校長一起去找縣長。
張鎮長親自把這個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縣長聽,縣長聽完,果然非常喜歡,他想了想,說:“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寫到景點的解說詞里,再根據故事的內容,做成雕塑、繪畫、影像,那一定會大大提高景區的吸引力,對招商引資也很有幫助。”
林校長興奮地問:“那第八座山峰,是不是不用造了?”
縣長沉吟說:“造山峰并非我的主意,是省里的領導開了金口的。解鈴還須系鈴人,我馬上請示一下省里的領導。”
林校長的心立刻又懸了起來,他緊張地看著縣長跟省里的領導通電話。撥通電話后,縣長笑著說:“李書記啊,我要向您作檢討。上個月陪您游八峰嶺,有個流傳千年的故事忘了告訴您,今天我要專門給您講這個故事。遠古時候,我們這一帶是沒有山嶺的,好大一片平原上只住著八戶人家,他們選舉出一位首領叫李勇……”
故事里的首領怎么改名換姓了?林校長和張鎮長先是一愣,但很快想到縣長是跟“李書記”通電話,兩人不由得相視一笑。
縣長添油加醋,把故事講得更生動。只聽電話里李書記哈哈大笑道:“王縣長,你這哪里是作檢討?分明是將我的軍。你的苦心我懂了,那座山峰確實不該造。謝謝你的提醒。”
通完電話后,縣長說:“沒事了,你們回去好好建教學樓吧。”林校長和張鎮長都如釋重負地出了一口氣。
很快,被挪走的一百萬還了回來。不久之后,一幢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gushihui/536254.html
相關閱讀:幸運之神
要怪就怪生錯病
不孝的女兒
新傳說:弄巧成拙
撞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