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曙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019年是高考漸歸全國統一命題跨度較大的一年,除全國三套試卷外,只有六個沿海發達省市自主命題。今年九套試卷的作文題見下表。
一、總體概覽: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命題內容:更大限度地向生活靠近
9份試卷,共呈現13道作文題(北京卷提供了3道微寫作題目和2道作文題目)。其中,關涉教育的題目2道,全國卷Ⅰ的漫畫材料和北京卷對“家長群”發表評論即屬此類;關涉學生學習的有4道,包括全國卷Ⅱ語文素養提升、北京卷微寫作給即將進入高中學習的同學提建議、北京卷大作文題“神奇的書簽”、天津卷“我的青春閱讀”;反映互聯網背景下大眾生活的有2道,即上海卷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浙江卷“虛擬”與“現實”。上述8道題目,都是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即使是其他5道題目,也都指向生活中的熱點話題或常見對象。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可見,向生活靠近,是課程標準的鮮明導向。從命題上來看,其客觀效果就是要使寫作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感受對接。從這個意義上講,2019年高考作文命題中有些題目還存在瑕疵。如北京卷的兩道大作文題,雖然傳統文化問題、書簽對于學生而言都不陌生,但一旦作為作文來寫,就面臨著具體內容展開的困難,因為學生對此并沒有很多直接感受。問題是,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題,還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作為學生,我們必須有所察覺,有所準備。
思維檢測:更大程度地向理性傾斜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側重形象思維培養之后,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生“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這種要求表現在高考作文命題指向上,就是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對理性思維能力的側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147644.html
相關閱讀: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
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