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得是禍,不貪為寶。一味地貪得無厭,不能以道德克制,就會玩火自焚;懂得適時放下,不被欲望牽著鼻子走,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人生命運。
“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欲望是人性的組成部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人一出生,從吃第一口奶開始,就離不開欲望,想呼吸、想進食、想睡覺、想成功。追名逐利,是本能的一種釋放形式。
欲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然而,有了實現欲望的機會,如果不懂得適時放下,不能以道德克制,一味地貪得無厭,就會玩火自焚。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間很破的屋子里,有一個窮人,他窮得連床也沒有,只好躺在一張長凳上。
窮人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發財呀,如果我發了財,決不做吝嗇鬼……”
這時候,上帝在窮人的身旁出現了,說道:“好吧,我就讓你發財吧,我會給你一個有魔力的錢袋!
上帝又說:“這錢袋里永遠有一塊金幣,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覺得夠了時,要把錢袋扔掉才可以開始花錢。”
說完,上帝就不見了。在窮人的身邊,真的有了一個錢袋,里面裝著一塊金幣。窮人把那塊金幣拿出來,里面又有了一塊。于是,窮人不斷地往外拿金幣。窮人一直拿了整整一個晚上,金幣已有一大堆了。他想:啊,這些鐵已經夠我用一輩子了。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326920.html
相關閱讀: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
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