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作文,沒有立竿見影的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高考作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者:湖南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吳春來

山東一老師聽完我的《學會縱向議論》課堂錄音后,高興地跟我說:選文真好,報紙上的、個人的皆如此;個人寫作思路緊扣讀者與教學重點,盡顯教師的才華,極好;但學生練得少了一點,如果學生的習作片斷在掌聲中結束就完美了。

不難看出,這位老師是以學生的學來評價老師的教的;令人欣喜的是她還指出如果課堂上再留點時間給學生寫,最后展示就更好了。我不得不佩服她敏銳的評課眼光和直言不諱的評課態度。

我跟她交流說,這是一節議論文寫作課,教的是思維方法,方法不是靈丹妙藥,哪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老師一教,學生就會寫,有點想當然。

觀照目前教學現狀,常聽老師們說,中學階段最難教的是作文,不知教什么;不知教什么,就無法確定教學內容;無法確定教學內容,作文課往往就隨意教點什么。聽過一些作文課,老師教的只是技巧,而技巧枯燥無味,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難以激活學生的思維,遑論震撼學生的心靈。

從教學實踐層面看,學生作文關鍵是沒有話說,也不知話從何說起,解決了有話說、會說話的問題,就解決了作文教學的首要難題;此外,學生寫不好議論文,因為沒有從眼前(現實生活)入手,也缺乏讀者意識(寫作對象),文章通常就變了樣。

《學會縱向議論》一課教學意圖大致如下:

從“我,為什么這樣寫”的角度學習縱向議論。教學分三個環節:學習時文《當“圍觀”成為一種常態》《地壇能否給史鐵生立個像》,一則給學生提供縱向議論的“樣子”,二則促發學生思考作者如何展開議論的;對陪讀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總結歸納縱向議論的方法,如,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從現象到本質;老師朗誦下水作文《談生命》,談寫作意圖——我,為何這樣寫?

從課堂教學效果上講,學生收獲不少,因為我教給了他們教材上沒有涉及的內容——我,為何這樣寫?并且在整個教學中,學生表達、思考、閱讀,沉浸在興奮的氛圍中。

然而這位老師為何要對學生的學提出質疑呢?其實這是作文教學中“教”與“學”認識不足的一種表現。我以為,學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外部活動,比方讀、寫、交流;更體現在內部的思考,比如寫作欲望的喚醒、閱讀興趣的提升。觀察學生的學,不宜停留在一節課上,因為這節課老師展現得多也許是為了下節課學生更好地展示。尤其是作文,當堂訓練固然不錯,等學生體悟范文的“樣子”后,下節課再動筆未嘗不可。學生的學有課堂上及時的學,也有受老師感染、點撥、啟發后課外自主的學。

常識告訴我們,老師的教不是萬能的,學生的學也不是速成的;老師的教只有被學生內化后,才能轉化為學。作文離不開生活的積淀,也少不了閱讀的積累;老師課堂的教,主要催發學生去寫作,或給他們心靈的震撼,或給他們情感的共鳴,或給他們思維的啟迪,請不要寄予太多立馬就能寫的希望。

想起一件往事。在某教學展評現場,廣西一老師教學生寫新詩,當老師介紹一些詩歌創作方法后,立刻讓學生當堂創作。結果呢?他們之中很多人寫得有模有樣,令臺下老師一片叫好。不過,有位清醒的評委對之質疑道:是老師教得好,還是學生課前就有這樣的素養呢?抑或還有其他原因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252660.html

相關閱讀: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
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