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材料繁冗,可質疑的點多,給學生寫作帶來的麻煩越多,思維發散空間小,引導一些學生劍走偏鋒。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題是有溫度的。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泵}人首先對“預測”這一概念下了明確的定義。這就減輕了考生在考場上審題的負擔,避免偏題。我們做老師的知道,學生寫作文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概念不清、偷換概念,不然,即便下筆千言,也是離題萬里。有經驗的老師會告誡學生,一定對從材料中提取的概念下定義。如今可好,命題人直接將概念拋給你,并給你下好定義,提取和定義的工作都可省了,剩下的就是“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于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談出你的思考,考查的是思維的高低,而不是在審題上糾纏。
這就充滿了人性的溫度。
爭取做到向有溫度靠攏,但依然帶來爭議的題目,有全國1卷: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對于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這些關鍵詞,城市的考生并不陌生,“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則將讀者對象設定為來華留學生。這些留學生,有的可能來中國時間比較長,對情況有些了解;有些可能來的時間比較短,對中國的情況缺乏了解或了解得不夠全面,你作為中國學生,從某一個角度將你所認識的中國介紹給這些留學生。你看,這個題目力圖關照具體,對于大多數城市考生來說,它是蠻有溫度的設計。
不過,依然有議論說,這些關鍵詞里的相當一部分,對于身處鄉村的考生來說,暫時缺少進行切身體驗的現實性和可能性,如,有多少小城鎮和村莊里的考生能對共享單車、移動支付、高鐵等新出現在當代生活的詞匯有深入了解和實踐?而如果缺失了這些關鍵詞,他們的選材范圍是不是缺失了最具有時代特征的一塊?顯然,對于這一考生群體來說,這樣的關鍵詞考題,溫度感上有所分布不均,還是值得再做深入努力。
有人說這些考題應該叫“任務驅動型”作文。我感到這個概念很值得商榷?紙鲎魑模囊坏李}不是“任務驅動型”?高考作文,不管題目出得是好還是不好,考生可以拒絕寫嗎?高考作文,規定題目,規定字數,規定時間,規定場所,甚至體裁也有一定限制,本身就是任務驅動,為什么這種題目叫“任務驅動型”,其他題目就不是?
上述命題,在體現人性的溫度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所謂人性的溫度,就是一切從考生出發,一切從考生的實際出發。
相較而言,全國2卷、3卷,我覺得溫度似有不夠。
【全國2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4、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5、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認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引用的古代和現代的名句,專家、學者和老師理解起來沒有什么難度,但在考場上,考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困難;況且選擇其中兩三句,這兩三句必須在同一邏輯層面上,難度較大,會給審題造成比較大的障礙,在時間和心理都很緊張的考場上,讓考生先要明義,又要根據題目要求選擇、組合,再寫出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確實有點為難了。
【全國3卷: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19的高考考場上。要求: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且不少于800字。】
學生正參加高考,你讓他談高考,有點“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意思。1977年恢復高考,那一代人和今天的考生心情不一樣,那一代人是高考改變命運,今天這些孩子參加高考,改變命運還是不改變命運,是個極大的未知數,情況比當初要復雜得多,心情也會有極大不一樣。記得2019年,上海語文高考中的默寫題,讓學生填“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高考本身就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學生面對這樣的命題,真有點“殘酷”喲。
一個命題在能充分挖掘考生作文能力的基礎上,同時反映出人性的溫度,也是對出題方智慧、胸襟和全面觀照能力的考驗。上海從2003年高考作文命題就開始進行了這樣的嘗試,那一年是以“雜”為話題,但前面有一段溫馨提示:“雜”的含義很多,有褒有貶,請你聯系科學、生活、藝術……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在材料表述上簡潔而力求周延,這也是有溫度的體現。材料的文字越是簡潔,學生寫作的空間越大,可選擇的角度越多,利于學生思維發散;材料力求周延,學生依循材料來寫,不易走偏。相反,越是材料繁冗,可質疑的點多,給學生寫作帶來的麻煩越多,思維發散空間小,引導一些學生劍走偏鋒。
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寄望今后上海和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題越來越充滿溫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273337.html
相關閱讀: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
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