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古希臘先賢早就提出:文學起源于摹仿。朱熹也說:“模擬者,古人用功之法。讀得韓文熟,便做韓文的文法;讀得蘇文熟,便做蘇文的文法!眳问逑嬉仓赋觯骸罢Z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
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韓愈的《論佛骨表》,意和事都是從傅奕的《請除佛法疏》中來。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實際上是化用了庾信的《馬射賦》中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金圣嘆認為“《水滸》方法,都從《史記》中來!濒斞赶壬摹犊袢日記》帶有果戈里原作的一些痕跡。錢鐘書《圍城》里的至理名言“圍城里的人想沖出來,圍城外的人想沖進去”也是模仿法國一句諺語“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而來的。
古人謂學文有三偷:淺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氣。這里說的“偷”實際上就是模仿。俗話說:“作文始于模仿,死于抄襲!蹦7虏荒艹u,不能生搬硬套,不能“邯鄲學步”,更不能“東施效顰”,讓模仿束縛了思維的白帆,折斷了創造的翅膀。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善學者,得魚忘筌;不善學者,刻舟求劍。”可見,模仿不是目的,在模仿的基礎上提高,發展,再提高才是目的。文學巨匠茅盾先生說過:“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
喜新厭舊,是人們欣賞的心理。一位詩人說:“第一個用花比喻人的美是天才,第二個再用便是庸才,那第三個人仍用就是蠢才了!贝嗽掚m苛刻點,但充分說明寫作中“新”的重要性。而千篇一律,萬人一面,彼此克隆的文章是人們不屑一顧的!叭魺o新變,不能代雄!薄白儎t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毙率悄愕奈恼聟^別于他人的文章的需要,更是你的文章勝過他人的文章的秘籍。
總之,作文從模仿開始。模仿是學習規矩的扶手,模仿也是拓展思路的鑰匙,模仿更是“脫胎換骨”的途徑。當模仿成為駕輕就熟的技能時,“脫胎”也已為期不遠了,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是也,久而久之,你一定能自覺扔掉“模仿”這根拐杖,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一條創新的寫作之路,最終一定能在考場上寫出“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珠璣文章。
張曉耕
2018年5月28日
2019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老師在對高考作文特點作評介時首次提出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概念,他指出:“為了解決材料作文宿構和套作的問題,今年部分作文題在設計過程中,承繼自主空間大、立意角度多元等傳統優勢的同時,又在避免套作、宿構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如全國新課標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發考生思考、激發寫作欲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薄叭蝿镇寗有托虏牧献魑摹睆母拍钌蟻砜,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提法,應屬于新材料作文的一種,而其中的“任務驅動”則是在原有的新材料作文基礎上新增的一個屬性。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全稱是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其實質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說“時評類”作文,其本質還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礎上,增加了明確的指向性任務,意在增強寫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
任務驅動型作文期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他們參與和管理社會事務的意識和能力。重在考查學生對一事物或社會現象的態度與看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表達的清晰與曉暢。因此,在寫作這類作文時,有些基本的東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備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達到要求;只有具備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方法之一:條陳理由,徹解問題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應該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個響亮的標題
就是在審題的基礎上,明確立意,選擇寫作的角度,擬定一個有搶眼的題目。所謂搶眼,就是要觀點鮮明,形象生動,能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本質。這個標題應盡量是從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選取材料中關鍵詞句加以組合而成的簡潔短語或句子。能運用約定俗成的詞句加以改造實為上策。能標新立異就更加理想。如高考遼寧卷題目《都是明星代言惹的禍》《責任是成功的階梯》《明星不應負根本責任》等;江西卷題目《為蔡先生鼓掌》《人間處處蔡銘超》《蔡先生所為得不償失》等。再如一些報紙的標題:《銀行總是對的,是誰慣壞的?》《今天,我們怎樣向雷鋒同志學習》《究竟是誰寵壞了“跳水皇后”郭晶晶?》《全國每人拉1000元,我看行》《郭敬明當官戳痛了誰》等都直指問題的本質和核心。
(二)引述+表態+觀點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態+觀點”的形式,以達到“閃亮登場”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但必須是有針對性的。表態一定要堅決、果斷和明確。觀點的呈現,不要拖泥帶水,而要開門見山。
(三)分點分層闡述理由
有了態度與觀點,沒有理由就站不住腳。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闡述你的理由。闡述一定要具有條理性,就是分點;還要注意內容的層次性,如由淺及深,由表及里,有具體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個學生思維的深廣度。
(四)進一步深入闡述
這個步驟一般的同學很難發揮。到底要怎樣才能深入呢?筆者認為,最基本的辦法就是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有時代意義的解決方法,即解決問題。另外,還可以“橫向拓展”“縱向挖掘”和進行簡易的批駁。尤其是反駁,可以預設反方,然后,進行委婉的勸說,以體現作者思維的周密性,達到任務型作文“文明說理”的要求。
(五)聯系實際,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慮其現實意義,如果沒有了現實意義,該文章就遜色許多。因此,學生習作也好,考場作文也好,聯系實際是必需的。但是,這一環節不能太婆婆媽媽,應如一部樂曲演奏完畢,戛然而止、回味無窮。
一篇習作具備了上述五個部件構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樣、中規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備的調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蔥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評。
【實例品析】
例如: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為了督促學生學習,某職業技術學院的焦老師想出在課后用微信發紅包的“新招”,對出勤率高、學習成績好和上課認真的同學,都發了紅包。此舉一出,他的課學生沒一個逃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變好。此事傳出,該校老師和學生表示認可,覺得這個做法有新意。媒體報道后,引發爭議,有家長明確反對老師這種做法,認為用“錢”引導學生上課,會讓孩子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
對以上這件事,你怎么看?請就焦老師、學生或家長的表現,表明自己的態度,闡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
示范例文:
教書育人也應有“新招”(標題簡潔、響亮)
為了督促學生學習,某職業技術學院的焦老師想出在課后用微信發紅包的“新招”,對出勤率高、學習成績好和上課認真的同學,都發了紅包。此舉一出,師生認可,又在社會上引發了爭議,還有家長認為這樣會使教育變味。我認為,焦老師是個敢于創新的老師。在如此沉悶的教育背景下,教書育人也的確應該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態度+觀點)
首先,傳統的育人方式是以班級集體授課制為主,以灌輸為主的應試教育讓學生們抵觸厭煩,遠遠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采用一些新的順應時代的招數,本是理所應當的,只有不斷更新方法,才能不斷激活學習的動力。
其次,微信發紅包的新招效果明顯。大焦老師的課沒有一個逃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很好。暫且不論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這點,已經證明新招的可行性。
其三,如果能把“發紅包”這種新事物與傳統的教書育人方法有機整合起來,還可以給人們提供一種新的思維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聯網時代,用好移動技術,對學生進行時時處處地引導與教育,定能激發出無數的能量。因此,焦老師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發波波漣漪。(分點分層闡述理由)
有家長明確反對老師這種做法,認為用“錢”引導學生上課,會讓孩子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的確,現代學生本就生長在“物欲橫流”的環境中,一味用錢去引導學習,極有可能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種風險而畏首畏尾或舉步不前。只要是“在課后”,“用小錢”,方式恰當,不變本加厲,在紅包激勵的同時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為主線,發紅包這樣的新舉動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激活輔助作用。(預設反方,簡易批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320530.html
相關閱讀: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
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