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作文講堂之福建省質檢語文作文指導(2)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高考作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9年,我國啟動“二十四節氣”申遺工作。

老孟:這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酈:“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違的詩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時代了,現在過日子誰還看二十四節氣?

【材料二】

2019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關于“二十四節氣”,你怎么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教師下水】

“節氣入非”非關農事

廈大附中郭培旺

歷時三年,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有人為“智慧”登堂而歡欣,有人因其無補于“日子”而不屑。我認為,節氣入非非關農事,是文化事件,不宜做科學考量。

誠如老孟所言,二十四節氣,帶有濃烈的先民氣息,確是“老祖宗的智慧”,在久遠的農耕時代,發揮著巨大作用。然雖曰中國,實乃黃河,與北溫帶、出苗率、復合肥等現代科學相比,其準確性自不可比。

二十四節氣當屬“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這一類別。“節氣入非”,其初衷及意義在拯救瀕危、保護文化,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國人欣喜可理解,興奮大可不必。過去的火焰,暖不熱今宵的寒意。

今天,談論農事是一件尷尬的事情,所謂二十四節氣,不過是這大尷尬之小切面而已。刀耕火種二熟三熟之農法,鐮镢锨鋤籃筐篩箕之農具,豆谷麥稻瓜筍蔬莨之農作物,或淘汰懸置,或止于入口。擁有話語權和表達力的人群,對棲身土地伴隨節氣的人群,說著蒼白無力的評語。其實,在節氣的流傳過程中,它不僅是農事術語,更關乎民俗,清明祭掃、冬至溫補,即可見一斑。

毋庸置疑,對氣溫、寒暑、冰雪、萌枯等物候學元素的關心,是重要的。竺可楨先生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兩次試圖建設全國物候數據網,卻先后被戰爭、文革打斷。可以想見,古樸的二十四節氣之說,對于現代農業之發展是遠遠不夠的。

三年申遺路,崎嶇招魂心。但若止于列入名錄,則無非是來一次文化工程,多一個旅游項目。若加順推,假以時日,太極八卦、五音六腑、七夕九州等陸續入非也未可知。若不細察,遺產入非,根在文化,念在瀕危,卻旨在錄名,效在消費。一場文化意淫,半尊坍圮雕像;曾經的主流信仰,如今的小眾念想。

小酈所謂“詩意”,不過是文字組合的美妙,頭腦畫面的魅惑,草長鶯飛谷雨小雪的詩意。原創化命名、物候性概括、絕句式表達,是想象力,而非切膚感,是干癟城市精神對泥土的天然向往,精致現代生活對粗糲的饑渴追尋。這種葉公好龍般的大話詩意,幾乎沒有多少真切滋味。當我們在北上廣和歸故鄉之間徘徊,在微商網購與體制內外糾纏,農業話語體系已經變得何其邊緣和微弱。

申遺成功,看似普大喜奔,實乃“他人的故事”,我們又拿著古人和農民的素材,到世界的屋頂上消費了一把,走下秀場,歸于沉寂。

節日入非,非關“過日子”,小丁誤將文化淆科學,無異于雞同鴨講。不能拿現代科學高度,對古代農業求全責備。以《現代生物學教程》標準審視《夢溪筆談》,自然啞然失笑處多矣。

文化的歸文化,科學的歸科學,用非遺給節氣燃一把精神暖火無可厚非,再多的奢望怕不現實,也無必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331884.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
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