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智者之道,在于善納能者之智。研究和吸收成功者的經驗,是趕超前人的重要方法。本著“虛心學習,為我所用,科學用功,優質高效”的原則,筆者從多本書刊、資料中摘錄近幾年高考全國各地的尖子談語文學習的經驗(部分略作刪改),加上評析,編成系列,作為推介。希望同學們能博采眾家之長,全面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
林海天 (1995年廣東省高考理科第一名 茂名一中學生)?
語文基礎知識怎么復習??
語文基礎知識,范圍很廣,考點多,是一大難關。要針對各個知識點,采用不同的復習方法。像字、詞的形音義,文化常識,作者作品等項,內容以記憶為主,靈活變化少。首先應過好課堂關,把課本的字、詞、成語、文化常識、名篇、名段、名句熟記;其次,在平時閱讀練習中,遇到不懂的字、詞和成語,一定要尋根究底,把難讀、易錯的記錄下來,常看常記。對于默寫題,由于所考的名句主要出自課外,很難猜中,所以,主要靠平時的積累。把課外的名句收集起來,記在筆記本上,每天花十來分鐘背誦、默寫,反復幾次,印象就深了。像句子、標點符號、文學鑒賞、修辭等屬應用型,要掌握好它們,既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又要有強烈的、正確的語感,否則,將難以應付靈活多變的考題。語感,主要是日常大量的閱讀形成的,課文是典范文章,精讀大有好處。另外在每晚睡覺前,我必讀《羊城晚報》、《南方日報》等報刊,文章讀的多了,語感也不知不覺增強了。?
【評】該段談了過高考基礎題關的兩點經驗:一是分類對待。屬考記憶的,強調熟記;屬考能力的,強調語感。二是平時積累。沒有“厚積”,難有應考時得心應手的“薄發”。打好語文基礎,講究持之以恒的積累。積累中,注意“難懂”、“易錯”類,是該生精明之處,因為考點往往在此出。?
對基礎知識的應考,有何心得??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的考題,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相當靈活,故極容易失分。要掌握應考解題的方法,培養技能,要做大量的練習。以此吸收新的知識,積累解題的經驗。練習時,不可一味圖快,拿不準的地方不要急于看答案,應該仔細分析,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解答好選擇題既有牢固的知識,又要靈活地采用各種解題的方法。當正面“強攻”無法奏效時,就應該迂回進攻;直接選擇有困難,可采用淘汰法。對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是錯了的答案,一定要查閱資料,找出正確答案,分析錯因。?
【評】基礎題設題點多,考查法多,疑難點多,題量多,強調要做足量的練習,很有必要。該生的過人之處在于,不僅強調練習的數量,更強調練習的目的和質量。為“積累經驗”掌握方法而做練習是目的。重視分析錯因,知其“所以然”是重質量。
【編者語】?
智者之道,在于善納能者之智。研究和吸收成功者的經驗,是趕超前人的重要方法。本著“虛心學習,為我所用,科學用功,優質高效”的原則,筆者從多本書刊、資料中摘錄近幾年高考全國各地的尖子談語文學習的經驗(部分略作刪改),加上評析,編成系列,作為推介。希望同學們能博采眾家之長,全面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
李欣 (1995年廣省高考文史類第一名 華南師大附中學生)?
打好語文基礎,有何好的做法??
我認為,做好知識歸類很重要。我認真地對中學階段的十二本語文課要進行了知識歸類。歸類分難讀難懂字詞、名家簡介、文學賞識、文化常識四大類,我從每一篇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內容抄在本子上,一有空就反復閱讀、記憶,力求做到不遺漏課本上出現過的任何一處知識點。這樣一來,每次考試遇到這方面的題目,我總是充滿信心地去做,正確率也便因此提高了。此外,我有一個“鉆牛角尖”的習慣,這個“鉆牛角尖”就是對不懂或讀意不明的字詞,或在復習過程中遇到的攔路虎,無論是語文課本中的,還是報紙和雜志中的,我都會立即求助于字典,一定要把它弄懂記熟,甚至抄錄在歸類本上才罷休。?
【評】平時化整為零做好知識歸類而不是臨時抱佛腳地考前抄筆記,以課本為基礎作歸類而不是拋開課本,歸類后不斷閱讀和記憶而不是歸類完就了事,這三條是該生有別于一般學生做語文筆記之處。重平時、重課本、重常記,加上重弄懂,構成“四重”法,很有借鑒的價值。
【編者語】?
智者之道,在于善納能者之智。研究和吸收成功者的經驗,是趕超前人的重要方法。本著“虛心學習,為我所用,科學用功,優質高效”的原則,筆者從多本書刊、資料中摘錄近幾年高考全國各地的尖子談語文學習的經驗(部分略作刪改),加上評析,編成系列,作為推介。希望同學們能博采眾家之長,全面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
羅翠真 (1993年廣東省語文高考第一名 廣東廣雅中學學生)?
你能獲得高考語文第一名,主要有什么秘訣??
有道是:“臺上三分鐘,臺下百日功。”要想高考成功,平時一定要下苦功。我的公開秘密就是平時要下苦“功”。語文考試,考查面廣,復習量大。這樣的高要求: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必須注重平時的積累。我的體會是唱好“三部曲”:獨立復習——認真聽課——知識積累,三點相互關聯,缺一不可。?
預習,強調獨立,是指不要看參考書之類,一定要依據“閱讀提示”來認真看文章,并結合“思考和練習”,思考解答的方法和思路。對不能解答的問題,打上記號,留到聽課時解決。若老師講課沒有談及,則一定要問。對語文基礎知識之類的問題,就應該自己動手查閱工具書解決。?
聽課,關鍵是認真。何謂認真?一要根據老師的教學目標和講課思路聽好講解內容;二要注意做好記錄,劃上相關的符號,為課外作消化理解和知識歸類作基礎;三是積極思考和參加訓練。這里,有一個問題要弄清楚:有人認為,現在的高考,基本上是考課外,聽不聽課,學不學好課文,關系不大。這并不對。上課,是為了透過課文這個實例的分析理解,進行高考知識點的學習和訓練。課文是一種載體,雖然高考并不直接考查對課文的理解,但卻會考查課文中出現的種種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我們學課文,主要是打好語文基礎和培養語文能力,它與高考息息相關。離開了課文的學習,高考語文的學習和能力培養,就是空的。所以我非常重視聽好語文課,非常注意從老師的講課中吸取營養。?
知識是否豐富,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靠積累的。積土成山,積水成河;聚水成塔,集腋成裘。積累,是最基礎,又是最重要的掌握知識的方法。沒有持之以恒的積累,再好的記憶,再好的資質,都不頂用。在高中三年的語文學習中,我按老師編織的“高考語文知識結構歸類要點”為綱,分門別類進行歸類,三年的功夫,沒有白費。在高三總復習和綜合測試時,我已經有厚厚的幾本歸類筆記,拿其他參考書跟它比,我覺得還是我的歸類豐富和適用于自己的實際。而且,通過長期的歸類,我也培養了良好的治學方法和習慣,相信這對我一生的學習,都會有用。在語文高考中,我能獲得省第一名,重視歸類,是主要原因之一。?
【評】“唱好‘三部曲’”,反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過程和習慣。預習(上課前期)——聽課(上課過程)——積累(下課后期)形成一個以自我學習和復習環節時,該生分別強調“獨立”、“認真”、“積累”,說到了點子上。它強調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態度。同時,能正確理解語文課本學習與高考的關系,這是一般學生所沒有深刻領會的。學生參加語文高考,主要還是靠六冊課本的學習作為媒介,作為實例,以此學習和掌握語文高考知識和培養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能悟出磨煉做知識歸類的積累功夫對治學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也是過人之處。
【編者語】?
智者之道,在于善納能者之智。研究和吸收成功者的經驗,是趕超前人的重要方法。本著“虛心學習,為我所用,科學用功,優質高效”的原則,筆者從多本書刊、資料中摘錄近幾年高考全國各地的尖子談語文學習的經驗(部分略作刪改),加上評析,編成系列,作為推介。希望同學們能博采眾家之長,全面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
朱坤 (1996年河南省文科高考第一名 現為北京大學學生)?
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在應考時拿高分??
語文是最基礎的科目。語文又是最難學好的科目。如語文基礎知識題,一道題目,就可以涵蓋要求學生掌握的多個知識點。一個點掌握得不好,整個題就不好做。又因為它基本上是客觀性選題,不存在給一部分分數的問題,因此要么全拿,要么全失。我認為,學好語文,最重要的是靠長期形成的一種對語文文字的敏感度。例如,病句一項,有些人可能讀一遍就辨析得出來,有的人鉆研了好幾遍,還是不得要領,這就是語文素養問題。要加強語文素養,培養語文的敏感度,才能使語文成績有所進步。而且,它對閱讀和寫作也大有好處。除了平時要加強閱讀訓練之外,我認為,語文最重要的是寫作。一般人高考語文分數不過100分左右,而作文可能就占了近一半的分數。所以絕不能輕視。近年作文,多有兩種文體的寫作要求,這有利于縮小分數差距。高考作文不同于競賽作文,它要求一個“穩”字,還力求一個“新”字。?
【評】所謂語文的“敏感度”,實質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語感”。就講求運用語言環境來解題的題目來說,語感能力,起重要的作用。強調培養語感來提高語文高考應試的水平,是值得注意的。隨后談到的閱讀訓練和作文,都言之有理。閱讀訓練要加強,應試作文要以“穩”為前提,但又不滿足“穩”,要求“新”,這種“穩中求新”的思路是非常正確和值得借鑒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17728.html
相關閱讀: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
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