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怎樣才能使高考命題符合題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高考作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怎樣使高考命題作文“符合題意”

  1.“命題作文”審題的兩原則

  1977年北京考題“我在這戰斗的一年里”,1982年全國考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988年全國考題“習慣”,1994年全國考題“嘗試”,1994年上海題“父輩”,都是“道地”的命題作文。另外還有一種“材料作文”和“命題作文”相結合的命題形式:如1981年的全國題“毀樹容易種樹難”,1986年的全國題“樹木•森林•氣候”,1985年的給《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等。我們把上述題目都認定為“命題作文”。命題作文的審題要對題目“咬文嚼字”,特別要注意詞語包含的意義范圍。

  (1)標題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則。

  “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則實際也是“意義上”的限制性原則,因為文字總是要表達意義的。如1977年北京考題“我在這戰斗的一年里”,“我”限制了人物,“一年”限制了時間。其實除了“在”和“的”外,這道題每個實詞都有限制作用。如1998年作文題中的“堅韌”一詞,就是準確理解題意的關鍵詞語。堅韌:堅固有韌性,是堅和柔的統一體。無堅之柔,則軟弱無力;無柔之堅,則松脆易碎。堅而不脆,柔而不折。它不是松樹,而是小草;不是朱自清,而是魯迅。由此可見,寫那種經受一連串的打擊,仍然一往無前、百折不撓的人和事,是不怎么切題的。

  1997年上海高考出了一道受人稱贊的考題“有感于50年前的今天”,這道題的“50年前”是指1937年,“今天”是指“7月7日”,高考正是7月7日考語文,7月7日,歷史上發生“七•七蘆溝橋事變”,“七•七”是國恥紀念日。命題作文審題,要切實注意題目的空間限制(1986年上海考題:“2000年回母校”)、人物限制(1977年湖南題:“心中有話向黨說”)、數量限制(1977年上海題:“談第三只小板凳”)、修飾性限制(1982年全國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關系限制(1986年全國題“樹木•森林•氣候”)等等。

  (2)標題意義上的內在性原則。

  一個作文題目擬出來,命題者常常不是要我們寫表面的東西,而是要求挖掘題目內在的含義。標題,通常由詞和短語組成,詞有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看到標題后,就要想到標題的內在含義。標題的含義一般是多方位的,深層次的,隱含的。例如1986年全國考題就要透過表層信息,去挖掘深層的隱含信息。“樹木•森林•氣候”,從結構看,三個名詞為并列關系;從內在的有機聯系看,為相互影響、相互促成的關系。它們的關系為:樹木——森林——氣候,森林是核心。森林由樹木組成;形成森林以后,就會影響氣候;氣候改善了,產生反饋效應,保護了森林,也會使樹木生長更快。再聯系社會實際,我們就可以挖掘出它的隱含信息:個人——集體——社會。優秀的個人組成優秀的集體,優秀的集體組成文明的社會。社會風氣好,產生反饋效應,會出現更多的先進集體,先進集體又促使個人的健康成長。這樣就把標題的內在含義——比喻意義挖掘出來了。再如1988年的“習慣”就是“在長時期里逐漸形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者是“因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的過程”。有一個考生開篇這樣寫道:“雄鷹高飛,駿馬奔馳;姑娘愛漂亮,小伙愛瀟灑,各人有各人的習慣。”前兩句是寫動物的本性或本領,后兩句是寫青年的愛好和特點。都不屬于“習慣”的范疇。

  2、方法指導

  (1)標志法。作文題目大都有一定的標記,如果我們能通過對“題眼”細加推敲,透徹理解作為標記的關鍵詞語的涵義,就不難明確題目的要求和議論的對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離題跑題。怎樣去尋找題目中的標志呢?

  在偏正短語的題目中,中心詞往往就是寫作的對象,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往往體現了題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題眼。如“我心中的歌”,題眼是“心中”,心中之歌珍藏在主人的心里,構成了主人生命的旋律,所以寫出來的一定是一段埋藏在心底的具有感人情懷的事情。

  在動賓短語的題目中,賓語一般規定了寫作的范圍、對象,而動詞一般是寫作的重點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題眼。如“看家鄉”,題眼就是“看”,“看”是視覺的感受,題目規定了是從視覺寫家鄉,寫出來的應該是自己眼中所見的家鄉的獨特的風土人情,或家鄉的變遷。文章中當然能寫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發的思索。

  在主謂短語的題目中,謂語部分常常是寫作的重點,它也往往就是題眼。如“我看課外閱讀”,“看課外閱讀”就是題眼,意為“對課外閱讀的看法”。因此,寫出來的應該是自己對某種課外閱讀現象的探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如《評“倉廩實而知禮節”》這個題目中,“倉廩實”“知禮節”都是主謂短語,“實”和“知”兩個字便是題目中的標記,看清這兩個字,就會明確寫作本題必須評析清楚“倉廩實”與“知禮節”之間的關系:“實”而后“知”即物質生產對道德觀念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先要論述“倉廩實”的重要。但反過來再想一想,還存在“實”而后未必“知”的情況,這就要扣住“知”字做文章,論述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知禮節”的問題。抓住“實”和“知”進行議論,不僅能緊扣題意,而且能“評”出深度。

  (2)分析法。就是分析題目的語言關系、文字含意,了解議論的范圍和重點。

  分析內涵。如全國高考作文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有的考生對這句名言一知半解,在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先天下之樂而樂,后天下之憂而憂”的觀點,配以反面事例進行批判,殊不知“后天下之憂而憂”的意思是“天下人都憂愁了,我也憂愁”,應該說還是包含了“憂天下”的思想的,作為反面論點來批判,顯然不妥當了。1990年上海卷《時間啊,時間》,這中間隱含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與《時間》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客觀地、冷靜地審視“時間”這一概念,文題中使用了反復的修辭格,中間又夾了一個感嘆詞“啊”,必須融進對“時間”的慨嘆,要用抒情、議論的筆調。所以,對命題內涵的審核,不能掉以輕心。

  分析外延。引申型命題,用作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個事物命題,要求借題發揮,展開議論。如《從“蕭何追韓信”談起》、《熊貓廢物箱的聯想》等。比喻類比型、象征型命題,要做到比喻貼切,緊扣“類比點”,充分而深刻地揭示類比事物和所要說明的道理之間的共同屬性,從中類推出所蘊含的共同道理,選擇的生活現象越典型,蘊含的道理就越帶普遍性,議論就越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分析關系。通常所提供的概念之間或是因果關系,或是目的關系,或是條件關系,或是遞進關系,或是并列關系等等,有時,多概念之間還會是循環關系。如1988年上海卷作文題“清流與活源”,兩者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呢?水能保持清流,是由于它具備了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的條件,因此,兩概念之間是條件關系,明白于此,才能寫出諸如“生活是寫作的活源”之類的哲理來。又如1989年上海卷作文題是“中學生活的回顧與思考”,“回顧”與“思考”既是并列關系,又是目的關系,“回顧”的目的是為了引發“思考”,即由對中學生活的回憶,上升到理性的認識。有些考生因為沒有辨清“回顧”與“思考”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不免陷入審題誤區。

  分析結構。通過對題目的語法結構做出分析,以確定作文的思維走向。比如:

  獨詞式:父輩(1994•上海)

  題目中含有兩個語素“父”和“輩”,為偏正式關系的詞語,意為“父親那一代人”,顯然,題目要求寫的對象是一個群體,只能寫父親所屬的那一個群體,理解了范圍的限制,就不會錯把文章寫成“父親”了。

  短語式:要學會關心別人(1991•湖南、云南、海南卷)

  這是一個動賓式短語,“要學會”這一動詞詞組所帶的賓語是“關心別人”,題目的范圍應該談“關心別人”這種美德,似乎不會有誤。但題目還對寫作的角度做了要求,須從“要學會”的角度寫,這實際上是告訴你“關心別人”的美德并非與生俱來,是要從學習中得來。有了這樣的分析,就不會出現大談“如何關心別人”,而忽略“要學會”這層意思。

  單句式: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1987•上海)

  這是一個動補結構的題目。“有感”表明這是寫以議論為主的感想,其補充結構“于五十年前的今天”則對感想的內容做了限定:對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的歷史事件發表感想。

  復句式: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982•全國)

  這是一個并列關系的復句。寫作時理應“憂”“樂”并舉,重前略后或重后略前都會給人以失重之感。

  (3)比較法。如果一時對一個題目的寫作重點把握不準,那么,不妨把另一個相似的題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較,從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議論重點,進而審清題意,也是一種好方法。

  比較命題的關鍵詞。如把《的由來》和《的危害》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就會理解前一個題目的重點是要挖一挖的“根”,考證一下是怎么“起源”的,扣住“由來”進行議論,后一個題目則要重點議論的危害性;又如《“下筆如有神”新解》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兩個題目,似乎很相似,實際上大相徑庭。前一個題目中有“新解”兩字,那就不是要求論述第二個題目中杜甫原詩的內容,不然,又“新”在何處呢?而且恰恰相反,從“下筆如有神”五字加上了引號來看,題意顯然不是指杜甫原詩“讀書破萬卷”的結果了,那又是什么導致“下筆如有神”了呢?就值得仔細思索;如再對其中的“神”著重評點議論幾筆,這才是“新解”了。

  比較命題中概念的關系。如雖然都由概念命題,但概念型命題是闡述一個概念;而關系型命題則要論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如《個人和集體》、《人格與國格》、《天才•勤奮•條件》等。對比型則用兩個可以對比的概念或事物來命題,它要求論證兩者的對比或轉化關系,如《自卑與自負》、《失敗和成功》、《電腦和人腦》等。

  比較題目的文體特征。通過比較,辨明評議型、引申型、考證型、感想型等命題的細微差別,如評議型要求評事議理,引申型要求借題發揮,考證型要求查核證實,感想型要求夾敘夾議。審題時如把握住這些細微的差別,議論時就能精確地體現命題意圖。

  比較命題的類型。如比喻類選擇能作為比喻和類比的事物命題,要求揭示比喻和類比事物所蘊含的道理,像《清流與活源》、《科學家和春蠶》、《賞花•育花•護花》等。象征型則選擇有象征意義的事物命題,要求論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種精神和品格,如《“綠葉”贊》、《路標》、《小草的風格》等。

  對相似題目的比較辨析,可以幫助我們懂得怎樣排斥寫那些不合題意的內容或材料,而且啟發我們避開“相似題目”的雷同構思,把握住寫作重點,并有可能在文章中議論出別人未覺察出的新意來。

  熟練地運用這三種方法來審題,也就可以說掌握了命題文的審題技巧。南朝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記載一個故事,說的是晉朝桓溫領兵北征,命令袁虎靠著馬擬公文,袁虎倚馬而作,把握要求,手不輟筆,一揮而就七紙文章,命題作文作得十分出色,被后世稱為“倚馬之才”。現在,你掌握命題作文的審題技巧了嗎?經常訓練,鍛煉自己思維的針對性和敏捷性,你也能成為具有快速寫作能力的“倚馬之才”的。

  3、例文講析

  戰勝脆弱

  七月流火,知了熱得在樹上吱吱啦啦的叫,而我站在成績公布欄前,心卻一陣陣發冷。黑色七月,我終于沒能逃脫厄運。

  回到家里,不吃不喝睡了兩天,沒有人理我。爹媽都是老實的農民,都指望我能考上大學,跳出農門,也好光宗耀祖,而我卻交了一份無力的答卷,沒能給他們掙到臉面。

  第三天早上喂罷牛,爹就叫我起來同他一塊去開一塊荒地。我們村屬崗地,好田不多,所以每家都要種一些荒地。我有氣無力地跟在爹的后邊,我可以不吃不喝,但我卻沒有理由不干活,因為我生在農家。

  清晨的風吹著,倒也不怎么熱,其實并沒我什么活,只是把整堆的土糞撒開就行了。我坐在地頭看爹犁地,因為爹并沒叫我走。隨著牛鈴聲一次次由近到遠,又一次次由遠到近,天氣也越來越熱,把一塊地犁完是不可能的了,我心里想。果然,在火熱的太陽下,那頭老牛的汗開始順著布滿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氣越來越重,走得越來越慢。我抬眼望父親,他也一臉的汗水,眼望著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關愛和感激,這頭牛為我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親并沒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地揚著,不肯放下。

  一下又一下,鞭子每打一下,那頭老牛就快走幾步,每一鞭打在牛身上,也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的心一次次抽緊。我并沒有勸父親回家,我知道,種地就是這樣,你不可能因為心疼牛就及早回家。

  中午時分,一塊地竟犁完了,父親甩完最后一下鞭子,老牛用力向前邁完最后一步,父親停住了,我的淚也流下來。“爹,我想復讀。”

  就這樣,我成了一名復讀生。每當生活中學習中遇到困難,我都會想起父親所甩的最后一鞭,最后一鞭也是那么響亮,那么有力。

  感謝老牛,感謝父親。

  [評點]“戰勝脆弱”是一個動賓短語,它的題眼是動詞“戰勝”,因此,立意、構思就應該把重點放在表現“由脆弱而堅強”的過程上。作者找準了這個題眼,以樸實無華的筆調述說了自己心靈演進的一段軌跡:

  七月成績公布——心靈遭受重創;

  回家不吃不喝睡了兩天——絕望;

  不得不下地干活——無奈;

  老牛拖著血管突出的瘦腿艱難犁地,父親雖對牛關愛和感激,但仍吆喝著,高高揚起手中的鞭子——目睹;

  鞭子打在牛身上,也像打在我的心上——感動。

  對爹說:“爹,我想復讀。”——堅強;

  感謝老牛,感謝父親——為何?

  讀者不難悟出,老牛和父親啟示我們:生存需要堅強。

  沒有浮夸的辭藻,沒有做作的矯飾,只有一段白描的記述,一段真情的流露。如此貼切的立意,如此感人的構思,這跟作者找準了題眼有很大的關系。

  4、針對性訓練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提示:這是一句名言,題意清楚。要確立文章的中心,照樣有一個審題的過程。標題是比喻:行千里路,必須從腳下開始。必須賦予本義:任何遠大的理想,都必須從現實生活開始。還要選擇恰當的角度:理想可以是社會的,也可以是個人的,而個人理想又可以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從現實生活開始,依然難以把握,單從個人理想看,可供選擇的現實起點有:從本職做起(工作上看)、從現在做起(時間上看)、從點滴做起(具體事情上看)。

  (2)有人說:“你對生活笑,生活也會對你笑。”對此,你如何理解?請你以此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提示]該句中有兩個詞語“也”、“笑”很關鍵,“也”標明“你”與“生活”之間關系的互動性,“笑”實際上富有隱含意義,含有樂觀的意味在里面。明白了這個內涵,我們就可以確定寫作的方向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zzw/5902.html

相關閱讀:素材積累 高考優秀作文議論性散文片段精選(荊軻)
詩意地棲居-話題作文“尋覓生活中的詩情”導寫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一半是火焰,另半也是火焰”
高中優秀作文賞析:匆匆
名家點評2018年高考作文之天津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