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一個人心理活動各方面特點的總和,尤其是情感活動和意志行為活動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主要內容:
(1) 個人的需要、興趣與愛好、理想與信念等心理活動的傾向性;
(2) 情感反應與心境的傾向性:樂觀的或抑郁的,焦慮的或平靜的等;
(3) 意志特征與行為方式的選擇性,果斷的或猶豫不決的,堅強的或懦弱的等;
(4) 認知能力特征,感知的敏銳與遲鈍,觀察的細致與粗糙,注意力與記憶里的強弱等。
人格主要在社會活動的人際關系中表現出來,也是在社會實踐中塑造和發展起來的。 人格,似乎是一個很學術的名詞,但實際上,如果對人格略有所知的話,我們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人格”。一個孩子樂觀自信,不怕失敗,活躍而有創造力,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個孩子沒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動攻擊他人,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礙”。我們怎樣解釋人格? 心理學已產生了許多關于人格的定義。據美國心理學家澳爾波特1937年統計,人格定義已達50多種,現代定義也有15種之多。也許讀者會說,這么多定義,如果不是專門的研究人員,我們還有希望了解什么是人格嗎?其實,那么多具體的定義對我們來說無關緊要,可以統統不管,簡單地說,每個人的行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這些特征的總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隱藏在內部的。我們從獨生子女的外部行為,來看獨生子女的道德表現、個人興趣等,又通過專門的測量,來看他們心理內部的人格需要(如是否有成就需要或攻擊性需要等)、自我接納程度和學習需要。比如:在調查中,如果一個孩子告訴我們,他(她)經常感到學習的快樂,或總想弄明白不懂的問題,我們會判斷這個孩子認知需要非常強烈;如果一個孩子告訴我們,他(或她)不滿意自己的學習狀況、性格,經常感到別人對自己不重視,或好象在各處都不能起作用,我們會判斷這個孩子自我接納程度較低。認知需要被視為健康人格之一,而自我接納程度較低被視為人格障礙之一。在我們的研究中,類似這些都是人格的內容,它們從不同層面表現了獨生子女的人格特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uxingrenge/3424.html
相關閱讀:九型人格經典啟蒙口訣匯總
渡過生命的低潮
為什么要學習九型人格?
找準了性格型號就找到了成長方向
找到性格枷鎖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