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前扣帶皮層及杏仁體的位置
恐懼記憶的最新秘密
中韓兩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一個叫NR2B的蛋白質分子在恐懼記憶的形成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謶钟洃浺坏┬纬,就會對人產生長久影響。
那么恐懼記憶是如何產生與儲存的?這是腦科學研究中的一個有趣而重要的問題。中韓兩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一個蛋白質分子在恐懼記憶形成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個蛋白質分子叫“NR2B”,是傳送神經信號的一種受體分子。他們發現,如果減少大腦前扣帶皮層中的NR2B受體的數量,或使已有的NR2B受體“睡著”不工作,恐懼記憶就不能形成。
這一成果是由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卓敏、李葆明以及韓國國立漢城大學的姜奉鈞領導的研究團隊做出的,論文發表在9月15日出版的《神經元》(Neuron)雜志上。
杏仁體與恐懼記憶
國際腦科學界普遍認為,大腦杏仁體是恐懼記憶建立的神經中樞。杏仁體在人的各種情緒反應當中———例如憤怒、焦躁、驚恐等———充當了指揮所的角色。
杏仁體是大腦顳葉內側左右對稱分布的兩個形似杏仁的神經元聚集組織,和旁邊的海馬以及扣帶回都屬于大腦邊緣系統。
1960年代,美國耶魯大學的狄嘎杜曾經做了一個有名的實驗:他把一對電極插入一頭公牛的杏仁體,電極連接到公牛體外一個能夠發出電信號的儀器,他通過遙控這個儀器向公牛的杏仁體發出電信號。
狄嘎杜把公牛牽到室外,手持遙控器近距離地向公牛身上的儀器發出指令,使得儀器對公牛杏仁體進行電信號刺激。公牛突然暴躁起來,兇猛地向狄嘎杜沖來,就在公牛要撞到狄嘎杜的時候,他再次發出遙控信號,停止對公牛杏仁體的刺激。公牛突然止步,安靜下來,一點也沒有了剛才的怒火。這個實驗充分說明了杏仁體控制情緒的功能。
阿德菲是美國心理學和神經系統科學教授,他曾對一名大腦杏仁體受損的婦女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觀察。阿德菲讓這名婦女與其他志愿者通過小洞觀看不同面部表情的人物照片。其中,一部分照片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為害怕,另一部分照片中人物的面部表情為高興。結果發現,由于杏仁體受損,這名婦女不能分辨出人們害怕的表情。
不怕電擊的老鼠
復旦大學和韓國國立漢城大學的科學家們對恐懼記憶的形成取得了進一步的進展。
“我們在大腦的前扣帶皮層發現了秘密。”李葆明教授說。
學習和記憶是建立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和信息傳遞的基礎之上的。NR2B受體就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熱線電話”的關鍵部件。如果通過遺傳學或藥理學手段作用于NR2B,降低其合成數量或阻斷其活性,就能干擾“熱線電話”,讓恐懼記憶無法形成。
復旦大學的實驗人員為此進行了一個實驗。實驗人員先把一只正常的老鼠放入籠子接受電擊。過24小時或48小時再把這只老鼠放進籠子,只見老鼠弓著身體,顯得驚恐萬分。實驗人員說,老鼠弓背是高度恐懼時候的一種行為狀態,說明老鼠對于這個曾經受過電擊的籠子留有恐懼記憶。
然后,實驗人員又把事先注射過能阻斷NR2B受體活性藥物的老鼠放進籠子,同樣給這只老鼠施加一次電擊。24小時或48小時以后,再把這只老鼠放進同一只籠子,可是這只老鼠一點恐懼反應都沒有,好像此前從未經歷過電擊一樣。
“實際上,這就是藥物在起作用,使得NR2B受體的活性降低或受阻,老鼠不能形成恐懼記憶,所以當回到有過痛苦經歷的環境時,它也表現麻木。”李葆明教授說。
有沒有“忘情水”?
對于人類來說,如果遭受巨大的災難性事件,會產生恐怖記憶并引發消極情緒,這種噩夢般的記憶很可能會折磨一生。而科學家的基礎研究為減輕這種“創傷后應激綜合征”提供了可能性。
“將來若能開發出針對前扣帶皮層NR2B受體的選擇性藥物,在災難發生后較短的時間內服用,就有可能消除或緩解精神創傷。”
“這是不是就是‘忘情水’?”
“忘情水?倒沒有這么神奇。”李葆明教授解釋說,人類大喜大悲的情緒記憶的形成,在腦機制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就是消除恐懼記憶的同時也擦掉了愉快的記憶痕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jiyizhixun/18569.html
相關閱讀:老年人提高記憶力 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12
癌癥與記憶起點
電腦白領巧選食品增強記憶力
記憶是什么
高才生記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