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天才與策略家 ——記憶趣聞選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記憶資訊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岡瑟·卡斯滕經常擔心真正過目不忘的人橫掃記憶賽場,但多數科學家認為這不大可能。伊麗莎白·瓦倫丁和約翰·韋爾丁將記憶超常者分為天才與策略家,前者在多種任務中體現出超強記憶,而且記得更久。后者如卡斯滕、庫克和記憶大賽的多數參賽者,他們應用技巧將信息轉換為大腦易于組織和保存的形式,只在記憶某幾類事物上出眾。

  最著名的天生記憶大師是俄羅斯記者S.V.舍列舍夫斯基,他可以回憶起幾十年前記住的長串數字、詩句、無意義的音節串,以及任何要他記住的東西。“他的記憶能力沒有明確的極限。”從上世紀20年代直到50年代一直研究他的俄羅斯心理學家亞歷山大·盧里亞這樣說。

  舍列舍夫斯基有罕見的聯覺(也稱牽連感覺,能將各種感覺聯系起來),比如每個數字都可能與一種顏色有關,每個詞都可能與一種味道有關。聯覺能在大腦中更多的部位激起反應,記憶當然也更容易。不過,“如果我吃飯的時候閱讀,就很難理解我讀的什么,因為食物的味道會壓倒我的感覺”。舍列舍夫斯基曾告訴盧里亞。他最困難的事是學會忘記。他試過將事情寫下來,但忘不掉,即使將寫下的內容燒掉,數字似乎仍在灰燼中漂浮。最后他發現,只有讓自己相信那些信息是無用的,才能忘掉。

  在一位化名AJ的34歲美國主婦身上,忘掉過去是更大的挑戰。她每天都無法控制地回憶起1980年以來經歷的大小事情,詳細到星期幾,天氣怎樣,見過什么人。“我從來忘不掉任何事!我每天都要想起我的一生,這簡直讓我發瘋。”她抱怨道。歐文大學的神經學家研究后發現,AJ的記憶非常準確,但她的智商一般,也無法記憶很長的數字或字母。除了偏頭痛病史和極其詳盡的日記,無法解釋這種稱為“超常態回憶綜合征”的自傳記憶能力。

  在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學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等很多專家看來,記憶天才并不存在,即使是舍列舍夫斯基那樣的能力,普通人也能獲得。他的研究發現:超常記憶者都使用了技巧和大量練習,只是有時不一定意識得到。根據盧里亞的描述,舍列舍夫斯基記住隨機詞語也利用了圖像聯想和軌跡法。舍列舍夫斯基去世較早,埃里克森的根據是對一位叫S.F.的大學生的試驗。這位學生最初同多數人一樣,在標準記憶測試中只能記住7位數,但這種測試持續了兩年,每周兩到三天,每天一小時,S.F.提高到80位以上,還根據自己當長跑運動員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策略,將無序的數字與田徑比賽成績聯系起來。

  另一位天才也提供了依據。1957年生于印度的拉詹·馬哈德萬5歲時就能記住滿停車場的車牌,還一度因背出31811位圓周率而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度有專家認為馬哈德萬依靠天然記憶力,但經過與埃里克森的合作研究,馬哈德萬自己也認為:他的記憶力是訓練形成的。

2005、2006年兩屆世界記憶錦標賽個人冠軍,德國少年克萊蒙斯·邁爾也是埃里克森的后天理論的典型標本。埃里克森說:超常記憶者的神秘之處不是他們的記憶而是他們的動機。不是很多人都有每天練習幾個小時記憶所需的恒心和動力。邁爾曾在東德一家體育學院學田徑,是德國最優秀的長跑運動員之一,3年前開始對記憶發生興趣。運動員培養的自律對他幫助很大,起初他每天訓練兩小時記憶,現在仍每天堅持約半小時,比圈子里多數人都多。多數記憶高手只在一個類型上超常,邁爾卻沒有明顯的弱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jiyizhixun/4389.html

相關閱讀:老年人提高記憶力 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12
記憶是什么
電腦白領巧選食品增強記憶力
癌癥與記憶起點
高才生記憶原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