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這么一位“神人”:他本人是皇帝,他的父親、哥哥、兒子、侄子都是皇帝,而且他的生母也是皇帝;他還做過皇嗣(候補性質的皇位繼承人),又曾經被建議做皇太弟,而且還做過太上皇。有這些頭銜的史上絕對沒有第二個!這位“神人”就是唐朝皇帝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和武周圣神皇帝武則天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的老爹!史書中說睿宗李旦“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字訓詁之書”,可他并無特別的治國才能,兩次在位卻在施政方面作為有限,倒是他三讓皇位而得以善終的故事為后人所熱議。
唐睿宗李旦(662-716年),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個兒子,即最小的一個兒子,也是武則天所生四個兒子中最年幼的一位,唐朝第五位皇帝(不算武則天。李旦于龍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己未出生于長安蓬萊宮含涼殿,當年十一月十八日即封殷王。后來他被封的親王爵位還有豫王、冀王、相王等。睿宗初名旭輪,后去旭字單名輪,永隆二年(681),又一次改封豫王時改名為旦。后來,他的名字在“輪”和“旦”之間又有幾次反復。有意思的是,后來的幾次改名,凡是改名為輪時,就是他背運的時候;在改名旦時,就是時來運轉的時候。
睿宗一生兩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圣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死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李旦的身份取代了皇兄中宗,時年22歲,與高宗登基時的年齡一模一樣。不過由于是武則天操縱朝政,睿宗毫無實權。690年,武則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廢除睿宗。他第二次登基已經是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中宗死后的當年,與其子李隆基(后任皇帝唐玄宗)一起鏟除了殺害唐中宗及韋后勢力,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兒子少帝,即溫王李重茂。兩次即位相距長達27年。在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詭云譎,令后人眼接不暇。712年,讓位于唐玄宗,自稱太上皇,716年病逝,享年55歲。晚年受其子李隆基的左右。睿宗一生,稱得上富有傳奇色彩,這不僅是由于他的兩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讓天下”。分別將皇位讓給他的母親武則天、哥哥唐中宗李顯、兒子唐玄宗李隆基,雖然讓位未必是出于心甘情愿,但在極其險惡的封建政治環境中能如此不戀權勢,明哲保身,實屬不易!在那個宗室往往遭遇殺身之禍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夠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終,用《舊唐書?睿宗紀》的話說:“自則天初臨朝及革命之際,王室屢有變故,帝(睿宗)每恭儉退讓,竟免于禍!边@說明睿宗確有過人之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63500.html
相關閱讀:劉秀兄弟劉?結局是什么 劉秀的祖先是誰
朱高熾誠孝張皇后簡介 朱高熾元配張皇后生平介紹
劉正彥是誰?劉正彥生平介紹
朱元璋為什么又叫朱重八?
盤點:當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貴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