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古代帝王冠冕上為何要懸掛珠簾?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典故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嚴格地講,冠和冕是兩個概念。但這件總體來說扣在頭上的物件,對于帝王而言,含義就唯一和排他了。

  冠,很平常,甚至連猴子都可以戴;冕,則大不同,它顯示尊貴,顯出身份。所以,漢語世界里于是乎有“加冕”“衛冕”之類的詞匯。然而冠與冕又密不可分,不恰當地打個比喻,大約類似于皮和毛的關系吧。這就派生出了“冠冕”這個詞,那意思是說,冕,必然其中含著冠的,是由冠衍生的,但由于冕的發明,而將冠分出了身份等級。

  冠,說白了,就是普通的帽子,引車賣漿者流也可以扣一頂的東西。冕,大大不一樣,屬于非一般的帽子,是天子、王侯、卿大夫才能戴的帽子。所以《說文解字》里專門注明:“冕,大夫以上冠也。”

  現在來說帝王的冠冕。在中國,毫無疑問,是擁有最高權力者才可戴的帽子。大體由“?”、“旒”、“纓”、 “?”、“纊”、“?”等組成。?,就是頭頂上那塊長方板,前圓后方,寓意天圓地方;旒,就是懸掛在方板前后的那個珠玉簾,一般用五彩絲線穿五彩珠玉串連而成;纓,冕板左右垂下的紅綢繩;?,有專門用途,也是絲做成的線繩,線繩下端有個黃色綿丸,專用名詞叫?纊;纊,其實就是掛在?頭上的玉,謂之?,因為兩塊?正好位于左右兩只耳朵旁,所以又名充耳、塞耳;冠冕如何固定在腦袋上?用一根叫做玉笄的東西,其實就是俗稱的簪子;玉笄的兩端繞頷下系朱紅絲帶,這樣才能把整個冠冕固定住,叫做?。

  下面專門來說旒,就是擋在天子眼前的那個珠簾,標準的科學稱謂叫玉藻。珠簾的根數是有講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那就總共二十四旒)。諸侯九(十八),上大夫七(十四),下大夫五(十)。從視覺的角度看,懸掛在眼前的珠簾,顯然是會影響視線的,那為什么還要掛呢?

  老百姓初以為并無特別之意,在下看電視劇,也以為古人如此設計,無外乎為了顯示帝王的威嚴與神圣吧。近日,閱讀《漢書.東方朔列傳》,經東方大人一番點撥,方才恍然明白,原來這“旒”的設計,是大有深意的。

  請看東方朔先生的精辟解釋,他講:“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于一人之義也!

  什么意思呢?他講,水太清澈了就沒有魚了,一個人過于苛求明白就會曲高和寡少了信徒和朋友。??這是理論思想基礎。所以,作為統治萬民的帝王,頭上戴個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墜上珠簾,正是用來適當遮擋視線的,兩耳旁邊堵上玉塊,正是為了適當降低聽覺的。注意“蔽明”和“充耳”這兩個詞,很形象,屏蔽眼睛,塞住耳朵。

  為什么要特意遮住一些帝王的眼睛,堵塞他的耳朵呢?東方大人說,做帝王的,主要精力要用在嘉獎大德之人,忽視和赦免人的小過失,千萬不能苛求每個人都完美無瑕。

  這么說,旒的設置,根本上是為了防止帝王的求全責備了?其實不是。掛在天子眼前的這個珠簾,反映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中庸之道。即使是天命神授的皇帝,凡事也不可過分較真,該睜只眼閉只眼時也要睜只眼閉只眼,難得糊涂嘛!

  僅以這件事情,我們便一下子弄清了,為何中國人歷來不太愛講科學,中國的人情世故哲學,那可是天下無人能匹敵的;中國的“法”不可謂不健全,但“網開一面”卻司空見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69960.html

相關閱讀:劉正彥是誰?劉正彥生平介紹
朱高熾誠孝張皇后簡介 朱高熾元配張皇后生平介紹
朱元璋為什么又叫朱重八?
盤點:當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貴的書籍
劉秀兄弟劉?結局是什么 劉秀的祖先是誰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