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明代被殺的邊關守將中,袁崇煥的死大約是最冤屈的。他沒有兵敗失地之過,卻生生被誣陷為叛敵,是引清兵破邊墻進犯京都的罪魁禍首。袁崇煥當然不該死,袁崇煥本來也不會死。雖說他是因為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而被崇禎殺害,但細細檢點,這個結果與袁崇煥的為人性格不無關系。
寧遠城位于山海關和錦州之間,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朝先后調往該地區作戰的有五十多名戰將,其中不乏兵部尚書、大學士、總督等頭銜的高級官員。而戰功最顯赫的當屬袁崇煥。袁崇煥守寧遠,兩次擊退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清軍進攻。努爾哈赤本人就是在寧遠城下中炮受了重傷,以致不治身亡。有了這些資本,袁崇煥開始驕傲起來,目空一切,并在崇禎皇帝和朝臣面前發表不切實際的言論,從而種下敗亡的禍根。
崇禎元年(1628年)七月,當清軍大舉進攻錦州時,皇帝召集眾朝臣開會;实蹜n心忡忡地問袁崇煥東方戰事何時能了,袁崇煥居然十分輕率地回答:五年為期吧。沒有一位朝臣相信袁崇煥的大話,但皇帝卻大加贊賞。袁崇煥接著在朝堂上作出近乎跋扈的舉動,逼著各部大臣在皇帝面前逐一表態,不僅要保證袁崇煥大軍的物資供應,而且在用人調兵上一任所為,不得掣肘。這也就是他提出的要皇帝讓他便宜行事,并且不許朝臣干預乃至議論。朝中許多大臣對袁崇煥借皇帝重用之機,要挾需索,得寸進尺,最后竟想鉗制言官的所作所為大為不滿。
袁崇煥上任后,戰事并未像他預言的那樣順利。他便想通過和議暫時中止清軍凌厲的攻勢。還在熹宗時,袁崇煥便曾當過和談代表,但他卻忘了當今天子是一位剛愎自用而又敏感多疑的君主。而這期間,又發生了他擅殺皮島守將毛文龍的事件。崇禎皇帝看袁崇煥如此行事,心里不免害怕。而朝中大臣則議論紛紛。袁崇煥任性使氣,殊不知已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敗亡的深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98154.html
相關閱讀: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