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潮汕1943:大饑荒賣人論斤兩,七八元一斤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野史秘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潮汕大饑荒時期,災民群聚汕頭存心善堂門口等待施粥。資料圖片

  晚上天仍很熱。秦梓高村里一位長輩阿婆睡在了家門口。第二天,村民再沒有看到她。

  流竄到平原上的餓狼吞噬了她本已骨瘦如柴的身軀。

  那是1943年的夏天。大饑荒在廣東潮汕地區蔓延開了。

  12歲的秦梓高當時讀小學四年級,住在普寧縣流沙鎮白沙隴村,親歷了刻骨銘心的災難。

  這場席卷廣東大部分地區的饑荒,是民國最大的饑荒之一。1943年,廣東全省餓死和逃荒的達300萬人,約占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大饑荒以潮汕地區最為嚴重。

  入侵封鎖

  “僑批一斷,我們就沒得吃了”

  1943年,村里的銅鑼聲是秦梓高最害怕的聲音。銅鑼聲一響,就意味著叫人讓路回避,在饑荒中餓死的人被拉出去埋。“家屬跟在后送葬。后來連家屬都沒人跟了,因他是家里最后一人,絕戶了。死尸開始還有一副薄板棺材,后來沒有棺材就用草席卷走。再后來,死人裹在破草席里,尸體都沒包全。”秦梓高回憶。

  這場大災肇始于日軍入侵。

  1939年,日軍占領了汕頭后,潮汕的經濟被嚴重扭曲。《汕頭市金平區大事記》記載,1940年,汕頭的日本洋行林立,整個汕頭商業金融被日軍壟斷,最大的企業福大公司和百興公司,都是日軍長官和其國內資本家投資的。那時,輸入的貨物要經過日本洋行,轉到華商手中,再轉到零售店去,這樣下來日用品貴了三四倍。

  秦梓高回憶,日寇侵略汕頭時,汕頭的工廠和手工作坊都搬移、停業,“潮汕地區日常工業用品,主要由汕頭直供或轉運,這些東西一下子就沒有了,人們頓時感到生活用品奇缺,特別是上海的布匹與工業品貨源全斷,甚至連小小的上海產鉛筆也買不到。”

  以前由汕頭的兩家火柴廠供應火柴,日本人一來火柴廠搬走了,很難買到火柴。有人去富人家“借火”,就是去借火種來家生火煮飯。

  日軍占領潮汕后,控制了海域,不準漁民出海捕撈,把漁船鑿沉,怕漁民跑掉去通風報信,偷運物資入內地。這對于以捕魚為生的沿海一帶居民是致命打擊!稄V東省志·自然災害志》記載,“淪陷后漁船或沉或毀,所存十無二三”。

  對后來的大饑荒來說,日軍最殘酷的舉措還包括對海運的控制。當時,廣東屬于缺糧省份,每年欠3個月糧食。潮汕是人多地少的地區,抗戰前從東南亞進口大米糊口。日軍阻斷了海上貿易,等于切斷了居民的生命線。

  在嚴密封鎖中,日軍斷絕了另一種重要的經濟來源:僑批。僑批即海外華僑寄回國內的匯款和家書。當地每年有大量破產農民到東南亞國家打工,將收入寄回來養家。這當中包括吳七老人的父親。

  吳七是揭陽埔田鎮長嶺村人,幼時家庭貧寒。1923年,他出生時父親就去了柬埔寨打工。吳七7歲時,父親回來了,六年后父親再次外出。“那時的風俗是過不下去就到國外打拼。日本人侵略中國,僑批就沒寄了。僑批一斷,我們就沒得吃了。”吳七回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3839.html

相關閱讀: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