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地處咽喉要塞,也曾是絲綢之路的海關,中西往來的國門,因此出入嘉峪關的手續極為嚴格,必須持有相當于現在護照的“關照”,方可通行。
本文摘自:《快樂老人報》2015年9月28日16版,作者:佚名,原題為:《“關照”原指護照》
嘉峪關地處咽喉要塞,也曾是絲綢之路的海關,中西往來的國門,因此出入嘉峪關的手續極為嚴格,必須持有相當于現在護照的“關照”,方可通行。“關照”的種類也很多,有屯民、客商、遣犯等,各持有不同要求和規范的“關照”。
據史學考證,明代的嘉峪關正是“關照”最初使用地點。“關”的本意為門閂,引申為關塞;“照”是公文、證件,“關照”即出入關塞的公文、證件。歷史發展到現在,“關照”已經被“護照”取代,“關照”一詞的含義也發生了變化。(摘編自《鶴壁日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3862.html
相關閱讀: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