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男女相見隨即分離,男子追懷往事,稱為“人面桃花之感”;也常借以表達愛情失意的情懷;或泛指愛慕而不能相見的女子,以及由此產生的悵惘心情。
本文摘自:《天津日報》2015年11月16日10版,作者:郭燦金,原題為:《“人面桃花”未了情》
曾見過有人在表達女子漂亮時,用“人面桃花”形容之,估計作者以為這個詞是形容女子的容貌像桃花一樣美麗,故而用之。事實上,這樣的用法是對“人面桃花”這一成語的誤解。
“人面桃花”出自唐代孟?《本事詩·情感》:唐代書生崔護,曾在一年的清明節這天,獨自一人到長安城南郊游玩,見到一個莊園,園內花木叢生,環境幽雅宜人。崔護上前,叩門求飲,一年輕女子開門設座,并遞給崔護一杯水。年輕女子站在一株桃樹旁,含情脈脈地看著崔護。到了第二年的清明節,崔護忽然想起這位年輕女子,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于是直奔城南,但到那里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大門卻已上了鎖;桃花依舊,去年的美人兒卻不見蹤影。
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景同而人不見。同一景色,兩次境遇,因人面不同,心境也截然不同。于不經意中偶然遇到美好事物,又在不知不覺中遠去,再回首時,它已隨風而逝,空留回憶和遺憾。崔護失望之余,感慨萬千,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即《題都城南莊》,又題作《游城南》。
后來男女相見隨即分離,男子追懷往事,稱為“人面桃花之感”;也常借以表達愛情失意的情懷;或泛指愛慕而不能相見的女子,以及由此產生的悵惘心情。如宋朝柳永《滿朝歡》詞:“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盡日佇立無言,贏得凄涼懷抱。”明代梅鼎祚《玉合記·言祖》:“蟬聯歲華,怕游絲到處將春掛,悶孤眠帳額芙蓉,可重逢人面桃花。”也作“桃花人面”。元朝劉時中《嘲天子》:“楊柳宮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1727.html
相關閱讀: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