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字賀六渾,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的實際創建者,北齊高祖神武皇帝,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495年),卒于東魏武定五年( 547年),渤海?縣人。
高歡出身官僚家庭,六世祖高隱曾為西晉玄菟太守(遼河流域),三世祖高湖曾為北魏政權右將軍。祖父高謐,官至北魏侍御史,后因犯法被遷居北部邊境懷朔鎮(內蒙古固陽南),高次即出生于懷朔鎮。高歡幼年喪母,寄養之家家境貧寒,直到娶妻成家,得岳父支持才有了自己的馬,參加了鎮軍,并擔任鎮軍的隊主,負責保衛邊境和當地治安。后轉任函使,往返于懷朔鎮與北魏都城洛陽,負責投遞中央與地方間的信函,到此時,高歡的生活才開始有轉機。
先天的官僚家庭出身和后天的貧困生活,使高歡逐漸養成了深沉大度、輕財喜士的豪俠品格,擔任鎮軍后,高歡的視野擴大了,尤其是出任函使常去洛陽,逐漸熟悉北魏政治中心的情況。當他目睹羽林軍燒主張排抑代來武人“不使預在清品”的領軍張彝住宅,并毆傷張彝,殺其子張始均,而朝廷卻不聞不問,認識到北魏政治的腐敗,遂產生了推翻北魏統治的念頭。為此,他與司馬子如、劉貴、賈顯、孫騰、侯景等結為好友,相機行事。
北魏正光六年( 525年),北魏上谷地區(懷來東南)爆發起義,高歡即與司馬子如等先后參加了河北杜洛周、葛榮的起義隊伍。不久,高歡離開葛榮,投奔了北秀容川契胡族酋長爾朱榮。爾朱榮對高歡并不十分信任,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高歡有雄才大略,遂與之談論政治,高歡認為當時北魏皇帝愚弱,太后淫亂,寵臣專權,朝政大亂,建議爾朱榮乘勢起兵,推翻北魏朝廷。此建議正中爾朱榮下懷,因而更加信任高歡,任命他為親信都督(衛隊長)。
武泰元年( 528年),明帝派密使詔請爾朱榮率兵入洛陽清君側,替他除掉心頭之患,在此事件中,高歡因參謀有功被爾朱榮賜爵位為銅(革是)伯。爾朱榮在控制洛陽政權后,大規模鎮壓農民起義,高歡則一面利用他與起義軍昔日的關系,離間起義軍;一面則與爾朱榮的將領一起直接鎮壓起義軍。不久即被爾朱榮提升為第三鎮人酋長,常常參與制定重大決策,實際已成為爾朱榮的副手。
北魏建明二年( 531年),高歡帶軍進駐信都(河北邢臺西南),時值爾朱度律廢元曄而立節閔帝,為尋求高歡的支持,他說服節閔帝,封高歡為渤海王,東道大行臺、冀州刺史。高歡在河北、山東立住腳,開始準備與爾朱氏決裂,他假造書信,說爾朱兆要把六鎮人分配給契胡族做部曲,引起六鎮人對爾朱氏的不滿;接著又假造兵符要征占六鎮人當兵,并親自到郊外為征發的萬余人送行,六鎮人表示擁戴高歡為主,這樣,高次將六鎮20萬人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為緩和民族矛盾,加強自己的力量,高歡嚴整軍紀,使這支軍隊成為戰勝爾朱氏的基本力量。
北魏普泰元年( 531年),高歡部將李元忠與高乾合力平殷州,斬爾朱羽生后,高歡開始公開反對爾朱氏。高歡便以朝廷被權臣把持、表奏不得上達為由,擁立北魏宗室章武王融子渤海太守元朗為帝,史稱后廢帝,年號中興。高歡利用爾朱氏內部矛盾,采取反間計使其互相猜測,致使爾朱度律、爾朱仲遠不戰而還,高歡則在廣阿(河北隆堯東)擊敗爾朱兆軍。
北魏永熙元年( 532年),爾朱氏軍再次匯合集結鄴城周圍,號稱20萬,準備與高歡決一死戰。當時,高歡步兵不到三萬,馬匹不到二千,雙方力量懸殊,但六鎮兵士因深受契胡族壓迫,人心歸一。兩軍交戰,爾朱氏軍大敗,爾朱天光、爾朱度律被親信斛斯椿擒獲,送到洛陽;爾朱氏勢力受到沉重打擊。韓陵之戰后,高歡乘勢進據洛陽,廢節閔帝,另立孝武帝(北魏孝文帝曾孫)。孝武帝即位后,授予高歡大丞相、世襲定州刺史,北魏大權實際已落入高歡手中。
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做傀儡,于天平元年( 534年)征召關右軍隊,并親率屯于河橋準備攻打高歡,高歡也領軍駐扎河橋以北10多里的地方。元修所領軍內矛盾重重,無力抵抗高歡軍,元修本人只得逃奔關中,投奔了宇文泰,高次立清河王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同年,關中的宇文泰毒死元修,擁立孝文帝孫元寶炬為帝,是為文帝,北魏始分為東西魏,東魏將都城遷鄴,軍國政務完全被高歡所控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24834.html
相關閱讀:慕容?簡介 十六國時期前燕末代皇帝慕容?生平
達摩并不是少林武術的祖師爺
蕭衍簡介 南北朝時期梁朝高祖武皇帝蕭衍生平
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南朝宋齊梁陳皇帝有多少?
南梁后廢帝蕭紀有多少子女 蕭紀的子女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