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歷史上夏禹是如何改變了中國民選皇帝的游戲規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野史秘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中國古代歷史基本是在家庭帝王制中寫成的,但夏之前包括堯、舜、禹都是經過部落首領們民主推選實現的,歷史上稱這一制度為("禪讓"),想來似乎有點像現代的美國選舉。不過等到禹當了皇帝以后,他卻破壞了這一非常先進的游戲規則,要說禹的家庭故事,當然得從他的父親說起,雖然本文要講的是禹的種種不是,但我們不能否認禹是站在文明時代門檻上的偉人。他為文明時代鋪平了道路。

  而禹的父親——鯀,卻是一位失敗了的英雄。相傳鯀曾受堯指派,負責治理洪水。他用筑堤擋水的辦法,試圖堵住洪水,但堤壩坍塌,造成了更大的水患,治了九年也沒有成績。舜攝政后視察治水情況,“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于羽山以死”。古史傳說往往以為,鯀用堵水之法治水失敗,其子禹用疏導之法獲得成功,事情簡單而明確。其實,治理洪水是原始社會后期先民們經過數代人的奮斗才得以完成的。古史傳說將功勞全歸于禹,這是當時人們英雄主義觀念的反映,其中肯定有夸張和簡單化的地方。其合理因素,是在于禹作為領導者使治水偉業最終得以完成。

  關于禹的治水方法,《夏書》上說“禹堙洪水十三年”、《山海經》上說“禹堙洪水殺相繇”、《淮南子》上說“禹乃以息土填洪水”等,均指出禹也曾用過“堙”的方法。屈原的《天問》中也有“纂就前緒,逐成考功”的句子。說明禹也曾繼承過鯀的治水方法。

  我們把原始時代后期一系列偉人的情況聯系起來看,不難發現,那個時代的首領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普遍擁戴,主要在于首領本身的卓越才能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其中也有祖先的蔭蔽以及個人的詐謀的因素!抖Y記》中的《禮運》篇講“小康”之世所說的“謀用是作”,其代表人物以禹為首不是沒有根據的。按照一些古書中的記載,治水失敗只是鯀被放逐而死的表面原因,而根本原因卻在鯀與舜的爭權奪位。堯欲將權位傳給舜時,鯀極力反對。鯀對堯說:“不詳載!熟以天下而傳之于匹夫乎?” 鯀為了奪位,曾經“怒其猛獸,欲以為亂!鼻摇罢僦粊,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以至遭到放逐和誅殺。

  但鯀的兒子禹就要圓滑世故的多,可以說禹是我國上古時代第一位實行詐謀并取得成功的人物。根據《尚書》的記載,鯀被誅殺后,禹審時度勢,采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為司空。以通水潦,顏色黎黑。步不相過,竅氣不通,以中帝心!北M管禹不一定如此地奴顏婢膝,在舜的左右總邁著小步行走,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但在鯀被殺后還能擔任要職這一事實至少可說明禹是善于詐謀的。在傳統觀念中,有一種對偉人的寬容態度,即俗語說的“一好遮百丑”。只視其功,不視其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93101.html

相關閱讀: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