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金書家,本應是一個快活的“90后”,然而誕生于安徽省壽縣農家的他,畢生下來就陷入了困苦之中。
金書家的媽媽雙腿有殘疾不能走動,爸爸有心臟病。這樣的家庭天然很貧困。金書家從小就很懂事,自打上學起,就幫著爸爸種田耕地、做家務。然而命運并不由于書家的懂事與勤奮而惻隱他,相反,運氣偏偏要打趣他。2004年,書家剛滿14歲,正讀初中的時候,爸爸在田間勞動,名人名言,忽然心臟病發生,一下就倒在了泥巴田里,再也沒能站起來。家里失去了獨一的頂梁柱,為了生活,大他兩歲的姐姐只身外出打工。從此,書家就一邊讀書一邊挑起了照顧家庭和照顧媽媽的重任。
2007年,17歲的書家考取了縣重點中學壽縣二中。但他去縣城讀書,媽媽一人在家怎么生涯?他斟酌再三,自作主意,取舍了本鄉的中學,這所中學許諾不僅免收他三年的膏火,還每月給他多少百元的生活費。當書家愉快地把這個他自以為兩全其美的挑選告知媽媽時,媽媽極力反對,而書家執意保持。最后,媽媽以逝世相逼。見媽媽如斯堅定,書家只好服從了媽媽。但他又對媽媽提出了另一個請求,那就是到縣城讀高中時,他要將媽媽背到學校,一邊照料她一邊讀書。不得已,媽媽批準了。至此,一個16歲的孩子將媽媽背出了村,開端了把家背在身上的求學路。
高中的三年里,書家始終是在爭搶時光的緩和狀況中渡過的。在一個小小的出租屋里,每天凌晨5點左右,他便從睡夢中醒來。起床后,洗把臉,他就匆匆趕到菜市場買菜,接著跑回來洗菜、燒水、做早餐,再把媽媽須要用的、喝的、吃的全體挪到她夠得著的處所,才促趕往學校上課。中午還要趕回家陪媽媽一起吃飯。晚飯耗時最長,除了做飯,一天累積起來的家務,諸如蕩滌鍋碗、掃除衛生、洗刷衣服等都要在這個時段實現,所以書家每晚都要在清晨1點左右才干睡覺,天天的睡眠時間僅有四五個小時。
2010年,書家以584分的高分考取了一本。在填寫高考意愿的時候,他仍是抉擇了離家近的安徽醫科大學,他說他當前要當醫生,幫媽媽治病。
上大學時,書家再一次選擇了背著媽媽上大學。2010年的9月,書家背著媽媽來到了安徽醫科大學,開始了一邊照顧媽媽,一邊求學的大學生活。
在“心動2010安徽年度新聞人物”的評比運動中,金書家的網絡票數高居前列,被評為“心動2010安徽年度十大消息人物”。在2011年1月10日“心動2010安徽年度新聞人物”的頒獎儀式上,當主持人問他為什么對媽媽老是不離不棄的時候,金書家說,只有背著媽媽,跟媽媽在一起才是一個家,有了媽媽才像一個家。
金書家用他的剛強為咱們建立了一個自強、自破的模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78811.html
相關閱讀:有關于生命的哲理小故事
總得抓住點什么
成功人士的減法人生
勵志搞笑話劇劇本
動機的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