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有關對聯的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紀曉嵐諷對石先生
  清代文學家紀曉嵐自幼伶俐好學,興致甚廣。他的私塾老師石先生是個十分呆板的老學究,曉嵐對他很惡感。一天曉嵐去豢養家雀,將磚墻挖一深洞,喂飽家雀后便將它送回洞內,堵上磚頭,以防飛走。后來,被石先生發現,便把家雀摔死,仍然送回洞內堵好,并在墻上戲書一聯:
  細羽家禽磚后死;
  當曉嵐再去喂家雀時,勵志簽名,發明它已經死了。心里正在懷疑,忽見墻上有一對聯,他判斷這是石先生所為,于是續寫了下聯: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見了大為惱火,感到曉嵐不該辱罵老師,于是手勢教鞭責問曉嵐。只見曉嵐不慌不忙地說明說,我是按著先生的上聯套寫的。有'細'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獸',有'磚'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逝世'必有'生'。所以,我便寫了粗毛野獸石先生,如不應這樣寫,請先生改寫一下吧。"
  石先生捻著胡子想了半天,也不想出滿足的下聯,最后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扔下教鞭,揚長而去。
  啞聯興趣
  蘇東被貶黃州后,一居數年。一天薄暮,他和摯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蘇軾溘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趁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本人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蒲扇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本來,這是一副啞聯。蘇軾上聯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跟尚)骨;
  佛印下聯的意思:
  水流東坡尸(東坡詩)。
  老地主襲改舊楹聯
  相傳,有這樣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極喜附庸風雅。一天,他為母親祝壽,大開筵宴,懸燈結彩。想在門口貼副大紅對聯,卻又舍不得花錢請人撰寫,便叫帳房先生將常見的"天增日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寫出來貼在大門上。帳房先生正寫時,老地主突然想起,這是為老母祝壽,應當改得切題才好。于是,讓帳房先生把上聯改為:
  天增日月媽增壽;
  老地主看了很自得。不外,上聯既然改了,下聯也該相應修改才算工整。他又叫帳房先生把下聯改為:
  春滿乾坤爹滿門。
  帳房先生聽了,真有點啼笑皆非,驚奇地問:"東家,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不茍言笑地說:"你懂個屁!'爹'對'媽'不是非常工整嗎?"
  袁世凱對不住中國人民
  竊國大盜袁世凱一命嗚呼之后,全國人民奔忙相告,載歌載舞。這時,四川有一位文人,聲言要去北京為袁世凱送挽聯。村夫聽后,驚詫不解,翻開他撰寫好的對聯一看,寫著:
  袁世凱千古;
  中國國民萬歲!
  人們看后,不禁啞然發笑。文人成心問道:"笑什么?"一位心口如一的小伙子說:"上聯的袁世凱三字,怎么能對得住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呢?"文人聽了"哧"的一聲笑了起來,說:"對了,袁世凱就是對不住中國人民!"
  紀曉嵐釋對
  相傳,紀曉嵐一次南行來到杭州,友人為他設宴洗塵。席間,照例少不了連句答對。紀曉嵐才思迅速,出口成聯,友人甘拜下風,夸他為北國孤才。曉嵐則不認為然,說道:"北方佳人,遍布長城內外;老兄之言從何談起?"友人性:"先時我曾北游,出了一聯,人人搖手錯誤。"曉嵐將信將疑,問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難?"友人道:"個別。"接著,念了上聯:
  雙塔隱隱,七層五湖四海;
  紀曉嵐聽罷哈哈大笑,說:"這樣簡略的出句,他們不屑答復,即以搖手示對!"友人不解地問:"那,他們的下聯是什么呢?"曉嵐道:
  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
  友人聽后,豁然開朗。
  斗雞山上得絕聯
  相傳,古時有一位秀才來游桂林名勝之一??斗雞山。他在山上極目張望,覺得處處可惡,連山名也認為離奇可親。他一面旅行,一面念念有詞,人不知鬼不覺地哼出一句對聯:
  斗雞山上山雞斗;
  然而,卻怎么也對不出下聯來。合法他苦思冥想之時,忽然來了一位白發長者。秀才定睛一看,來者恰是他的啟蒙老師。因此愉快萬分。師生二人敘禮之后,秀才說出心坎的苦衷。老師對他說:"你的上聯是覆信對,正讀反念,其音其義都是一樣。"秀才問老師可有佳對?老師說:"我方才游了龍隱洞,何不以此來對!"說罷,念道:
  龍隱洞中洞隱龍。
  秀才一聽,極為高興,感慨地說:"此乃天賜相對矣!"
  昆明大觀樓對聯
  作者是清代康乾時詩人孫髯,著有《永言堂詩文集》,三原縣人,后遷居云南。他討厭清朝官場的黑暗腐朽,不加入科舉,畢生貧苦潦倒,暮景更慘。他寫的大觀樓聯寄意深入,為人所愛。聯云: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曠無邊?礀|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蜓,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里就鳳鬟霧鬢,更蘋天葦地,裝點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陽柳;
  數千年舊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好漢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迭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卻付與蒼煙落照。只博得多少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半副對聯懾群魔
  十九世紀末,八國聯軍對我國動員了猖狂的侵略戰斗,先后占據了天津和北京。腐爛的清政府毫無抵抗才能,屈膝乞降。據說,在"議和"會議開端之前,某國的一位代表,想借此凌辱中國人民。于是,他對舉政府的代表說:"對聯,是貴國特有的一種文學情勢。當初我出一聯,你們如能對上,我給你們磕五個頭,如對不上,也應如斯。"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時,他脫口念出了上聯: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個"王"字,用來指代"八國聯軍",同時,也用以夸耀馴服者不可一世的傲慢氣焰。在場的其它帝國主義分子聽了,不謀而合地發出一陣陣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失笑;有的固然胸有不平,但無詞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頭暈目眩。這里,只見代表團中的一書記員,投筆而起,鏗鏘答對: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
  "魑魅魍魎"是傳說中能害人的四種妖怪,聯語不公對仗工穩,而且以鄙棄的口氣嚴格譴責了帝國主義像害人的"小鬼"一樣,常常侵略我國主權的罪惡。其它代表聽了,心里出了一口吻;侵犯者們聽后,個個愕然肅目;那位挑戰的先生聽了,瞠目結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個頭,引起哄堂大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236360.html

相關閱讀:勵志搞笑話劇劇本
總得抓住點什么
成功人士的減法人生
有關于生命的哲理小故事
動機的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