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沒有什么精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艱澀難懂、拒人千里的實踐,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那充斥真逼真切、實切實在的對人、對教育的酷愛,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安靜!
內容簡介
1988年以來寫作雜文隨筆,1996年被授予首屆“林放雜文獎”。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假如教師不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本書收入了作者近年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有的記載了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有的是教學隨想,有的則是跟同行或學生的對話。作者懷著對歷史與事實的憂思,從教育細節入手,論述了教師應有的尋求,表露了人們都熟知的中小學和大學教育的現狀,揭示了這個現狀方方面面的社會本源,表白了對人和生命實質的全面關注。對現今教育界和全部社會功利急躁的眾生相,對隨處見的人可文精神的失蹤、道德的淪喪,對那些反人道的愚蠢殘暴的教育,對抹殺性命的獨裁落伍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長嘆,或抑郁氣憤,或無情譏刺……“不跪著教書”是作者20多年來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它轉達的是一種幻想,一種理想的常識分子人格,一種理想的教育。從教育教學識題入手,分析景象,供給思路,充足展示了一位資深教師、教育專家對中國教育問題,尤其是中小學教育問題的遠見卓識,新鮮深入,文筆干練,促人沉思,廣受好評,展現了老一輩教育工作者的風范,被很多學校作為教師必讀書。本書共收錄吳非先生近年來的教育隨筆100篇,筆者最觀賞書中的一句話:“想要學天生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破思考的精力,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在宏大的麻痹和冷淡眼前,我確實有過廢棄的動機,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的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災害,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情勢下跪,就感到咱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詞典中才干有‘鍛造’這樣的詞條。” 這本書中的文章篇幅雖短,但篇篇擲地有聲,視角極廣,波及教師素養、教師與家長的關聯、瀏覽教養、品格教育、教育軌制問題等,對許多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鋒利的剖析,彌漫著濃烈的義務意識和人文氣味。此書出版后,引起了教育界良多人士的關注。
作者簡介
本書為《大夏書系·教導隨筆(第一輯)》之一。作者吳非,本名王棟生,江蘇省特級先生、教學級中學高等老師,任教于南京師大附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289410.html
相關閱讀:經典:細節決定成敗讀后感精選
勵志書籍:90天修煉氣質女神
職場勵志書籍精選
適合做枕邊書的勵志書籍
勵志書籍:《憑什么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