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做應該而能夠做的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文章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的一生無非是做人與做事兩件事,而這兩者又是互相聯系的。
做事,要做應該做而又能夠做的事。應該是價值判斷,意即做事要選擇那些對社會、對人民、對國家有益的事,符合法律、法規的事,這與我們做人密切相關。

做應該做的事,這就要為我們自己的行為立法。德國哲學家康德指出,人在自然界中獲得知識和在社會中獲得自由的過程,就是人為自然立法和為自己的行為立法的過程。人為自然立法,人便能夠得到以因果律為內容的科學知識;人為自己的行為立法,人便能夠得到道德律為基礎的自由?档逻認為,在審美領域,人的理性表現為判斷力,判斷力則使人產生審美情感。因而也可以說,判斷力就是人在審美領域中的立法。

在做事中,人主要面臨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身的關系。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主要遵循效率法則,要求人們掌握科學知識,要求真,遵循自然的規律。在處理人與他人的關系中,主要遵循公平法則,要求人們具有道德人格,要求善,維護和推進群體和國家的利益。在處理人與自身關系中,主要遵循超越法則,要求人們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美。我們要做到真、善、美的統一,即宇宙、人類群體和個體這三種存在形式的對立統一。

我們不僅要做應該做的事,而且要做能夠做的事。世界上應該做的事多得很,還要看能不能夠。例如,我們中國人應該不應該像美國人那樣,有小汽車,有小洋房?應該!完全應該!我們中國人在聰明、勤勞方面,決不比美國人差。但能不能夠,不能夠,至少現在不能夠。我們的基礎差,地少人多,如果我們中國人都像美國那樣消費,至少還得有兩、三個地球。

我們做事,受歷史的限制。人只能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創造歷史,不可能超越歷史,我們做事,受環境條件的限制;仡櫸覀兌陙淼母母餁v程,有些改革之所以沒有取得成功,原因之一是忽視了環境條件的影響。我們做事,還受自身能力、素質、興趣、愛好的限制。我們對自己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分析,選擇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和工作,以便自己一生最大限度地發熱、發光。

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人們,有的人能夠做的事不去做,不能夠做的事老在做,一輩子下來辛辛苦苦,累得要死卻一事無成。我們要引以為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610918.html

相關閱讀:勵志文章:求學無止境
學會解開心靈的鐐銬
史上最美的文章
人生需要追問自己的50個問題
勵志小說:我的苦難我的大學(8)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