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統排的實際操作可以采用團體參與的方式進行,其參加人員的人數以15——30人不等。一般來說,由排列的導師(治療師)詢問當事人問題,當事人簡要敘述其困擾,然后導師會決定所需要的角色,由當事人從現場參加的成員中找出家庭成員的“角色代表”,由當事人憑直覺將這些代表的位置一一排列出來。借助“代表們”的位置及心理感受,可以協助當事人了解問題背后的動力和秩序,以及呈現“牽連”的存在。在整個排列過程中,通過“代表”之間的位置移動及對話,呈現出具有治療意義的心靈畫面,讓當事人獲得內在的領悟,讓受到阻礙的愛的能量有機會再次流動。
對于充當代表的人,他們不需要思考“自己應該怎么做”,他們無須做任何事,只需要盡可能地放棄屬于自己的想法進入角色,只需要放松和不去刻意地思考,讓內心涌出感覺和景象不受意識的阻礙,并且向治療師報告自己的感覺和心理體驗。在旁觀看的朋友,即使不是被排列的個案當事人,通過這樣的工作場景,往往也會領悟到自己的家庭系統的一些事情,也會有良好的改變。因此,家庭系統排列雖然是以“個案”的方式逐一進行的,但對參與的全體成員,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家庭系統排列進行時,只要有成員在場就可以。與其他的心理治療不同,它不鉆研瑣事,不進行解釋,不進行干預,治療師與當事人不在意識層面對話,而只關心實際發生的重要事件,經由排列直接切入核心?梢哉f它是一種生活的應用哲學,很簡單、很直接,參與過的人大都感到肯定和震動。通過家庭系統排列,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好的家庭生活、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發展、兩性關系、親子、重大抉擇、事業經營、組織整合、人際關系、身心、靈性成長等重大人生課題。
家庭系統排列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人、事、物的關系(相距幾千里,相隔幾十年)可以在一個地方和一段有限的時間里真實展現出來。
家庭系統排列的另外一個非同尋常、非常重要的特色是:它會呈現一個人內心深處的真正狀況。例如一個孩子在日常生活里,其語言和行為表現出非常不接受他的父親或母親,而在系統排列里我們則可能看到,原來他的心深處卻存在一種相反的動力:他非常地愛他的父親或母親。特別令人們感到震撼的是,系統排列中出現的事實比當事人意識中所知道的更真實更準確。一些連當事人都不曾知悉的真相,能夠在系統排列中顯現出來。例如曾經有一位當事人在系統排列里呈現的事實是“自己不是父母所生”,后來果然從父母那里得到證實。我們也會發現,在一個家庭系統里,很多人許多年一直生活在痛苦里,原來就是當時一句說話沒有被說出來。我們從中發現,經常提醒自已“把內心的感覺對應該聽的人說出來”是非常重要的,這些話語包括“謝謝你”“我愛你”“對不起”“我很感激”等。
一個完全不認識系統里的人物的陌生人,一旦作為這個人物的代表,就能夠快速地感受到他(她)在排列時所代表的那個家庭成員的思想意念、行為意欲、情緒和身體里的感覺,是第一次參加系統排列的人最感奇妙和迷惑的事情。海靈格本人對此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解釋。我們通過無數的案例可以看到事情就是這樣發生的。這個現象背后的理論也許是:系統的一個部份擁有系統全部的資料;人類在集體無意識層面是完全相通的。
在治療師眼里,系統排列沒有“標準程序”和“臨床假設”,在排列中“會發生什么”以及“什么情況該怎樣做”都是難以預先回答的問題。一個好的系統排列導師,不論他是否接受其它流派的心理治療理論,無論他是否事先知道當事人的家庭系統情況,都不會用判斷、假設或猜測去進行一次系統排列。在排列中,治療師的角色是“理性的感受者”和“直覺的觀察者”,他完全是運用他的感覺,去感覺系統動力的存在,接收系統的引領,讓系統中出現的現象推動他進入下一步。海寧格先生稱這個為“現象學方式”。就治療理念而言,系統排列的效果不能被創造出來。我們只能把系統里本來就有的種種問題,包括成員之間的“牽連”的解決方式,呈現出來。如果在系統排列里沒有解決,系統排列的導師無法“制造”一次人為意愿的效果出來。因為維持系統運作的法則,是超越人的思想和主觀意愿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qianyishi/67029.html
相關閱讀:潛意識密碼 頓悟與漸悟
萬物潛能似金剛
什么是集體潛意識
夢是潛意識的窗口
潛意識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