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悲傷,面對悲傷,很多人表現出的是痛苦,是無法自拔的心痛。悲傷并不代表悲劇,悲傷也不并代表終結。悲傷更能激發我們努力的斗志。
24歲的女孩Z是成都人,兩三歲時,媽媽與爸爸離婚,從此失去聯系,一直到現在都不知所終。她爸爸是個花花公子,對女人很殷勤,情人不斷,但對女兒一直缺乏關照。
爺爺奶奶對她不錯。但是,她5歲時,奶奶去世;6歲時,爺爺去世。
這是很糟糕的童年,這種條件下的孩子,一般會有種種心理問題。
幼小的Z也不例外,她特別在乎別人對她的評價,特別懼怕被親友、同學和同齡的孩子疏遠甚至傷害。為了討好別人——尤其是同學,她用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沒有一個同學喜歡她,大家總是嘲笑她,嘲笑她窮,嘲笑她的衣服有多難看。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她終于承受不住了。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她想到了自殺。她拿出一張紙,這邊寫“活著的理由”,那邊寫“死去的理由”。這邊只有寥寥幾個,那邊則是長長的一列。
寫完之后,看著這張紙,她感到無比悲傷,于是哭起來,開始是啜泣,但慢慢變成了號啕大哭。
她哭了好久好久,仿佛都沒了時間的概念。但哭到最傷心的時候,她內心深處突然蹦出一個聲音對她說:“你很慘,非常慘,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
這句話救了她。
不僅如此,這句話還極大地改變了她。她不再關注別人對她的評價,也不再懼怕別人對她的拒絕和嘲諷。她的性格越來越開朗,漸漸有了朋友,先是一個、兩個,到了初中后,她已有了許多朋友,有人還成了她的粉絲,有男孩開始給她寫情書。
她的人生構想也越來越清晰,來廣州后,她做過化妝品推銷員、雜志業務員等工作,最近辭去了工作,自己經營一家時尚小店,并在廣西南寧開了一家分店。
目前,她最大的夢想是去法國學服裝設計,已準備好了學費和生活費,計劃明年去巴黎。
很多人覺得她是心理學上的一個“例外”,那么悲慘的童年居然能長出這樣一個心靈健康的女孩,實在是令人驚訝。那么,這個“例外”是怎樣發生的呢?
關鍵的答案就是那一次悲傷,那次悲傷令她接受了自己的人生真相——“你很慘,非常慘”。
媽媽離開她、爸爸不關愛她、爺爺奶奶去世、老師和同學經常奚落她等事實,都是“非常慘”的事實,這些事實一旦發生,就永遠不可能更改了。
但是,我們經常和“永遠不可能更改”的悲劇較勁,這是我們產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原因。
人生的悲劇本身并不一定會導致心理問題,它之所以最后令我們陷入困境,是因為我們想否認自己人生的悲劇性。這種自我欺騙的方式暫時會令自己好受一些,但是時間越久,這些悲慘的事實對你的消極影響也就越大。、
其實,悲傷的過程是告別不幸的過去的必經之路。當我們陷入這種真切而純粹的悲傷時,必然會淚如泉涌,而這淚水就宛如心靈的洪水,會沖垮我們在自己心中建立的各種各樣的墻,最終讓我們的內心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
悲傷不能擊垮我們,相反,經歷過悲傷,我們反而能夠戰勝心靈,堅強心靈,我們能夠面臨更大的挑戰。悲傷能夠激發我們的潛能,能夠讓我們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043030.html
相關閱讀:時間留下的總是真
保持住心理年齡年輕的途徑
松垮的黃襯衫-心靈雞湯
每年一信
把握一顆珍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