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經典:的準則
人生在世,無外乎兩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做人誠然沒有一定的法令和尺度,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則,一定有它的技能與法則。這里只能說些小情理,大提醒。
一、做個有抱負的人
毛澤東說過“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拿破侖也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這些名言就是告知我們,做人應該有信奉,應該有信心。信奉是領導我們走向的航燈,自負是到達人生高峰的能源。美好的前程來自于自強、自立、自信,不達目標不罷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敗看成是人生的終審。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極的,退就顯得更加無能。成功的途徑得靠自己闖,做人有迷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沒有一路順風的事,只有剛強不倒的信心與毅力。男兒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敗,不言放棄。
成功時,不要醉倒,失敗時,不要灰心喪氣,不要怨天憂人,面對“山重水復”之關卡,唯有一往無前,堅持不懈,用信心去戰勝所有艱苦。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甘于干大事,攬難事,立個志向,樹個目的,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那里,路就在那里。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領、魄力和膽略。所以,做人須要問問你的志向在那里,要問問你有沒有信念。
二、做個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道輝煌中最溫暖、最漂亮、最讓人激動的一縷。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好漢英雄,但一定要善良善良。善良是協調、美妙之道,心中充滿慈悲、善良,才能打動、暖和人間。沒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心坎的溫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與美好。愛是基礎的善良感情,遇到乞討者,我們就施舍他點錢,碰到老弱病殘、妊婦,我們就自動讓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們就把他送回家,為他指導方向。一個微笑,一個簡略的動作,一句發自內心的問候,這對我們并不難做到,卻可能因而贊助別人走出窘境。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在施予他人的時候,你其實是好處自己,當傷害另一個性命時,本質是在傷害自己。所謂善良,無非就是擁有一顆大愛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騙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可愛父母、愛他人、愛天然的基礎和可能。一個善良的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善良毋庸灌注和逼迫,只會彼此沾染和傳布。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頂天立地,大張旗鼓,但一定要善良真摯。所以,做人得要問問你想不想善良。
三、做個有教養的人
中國事一個十分講求修身養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來,無論世事如何變更,節約、忠義、忍讓、孝敬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賢更是視之為傳家寶。小事業的成功靠機會,中事業的勝利靠才能,大事業的成功就完整靠品德、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貴的人。所謂教養,就是應當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下,識輕重,應該是講規則、守道義。有教養的人,往往不以術而以德,往往不以謀而以道,往往不以權而以禮。有教養的人在本人獨處時,超脫天然,會管好自己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則為別人著想,與人為善,漠然從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圓做人,圓通做事,安靜致遠,自我反思,則事事釋懷、順心。所以,做人得要問問自己有不教養。
四、做個樂觀的人
人到世間,不是為苦惱而來,所以不能每天板著面貌,整日發愁、悲傷、苦惱、潦倒,這樣的人生沒有樂趣,世上沒有相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這世界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你平心靜氣,它就還你一個氣急敗壞;你威風凜凜,它也還你一個橫眉冷對。樂聽夸獎,不喜他人的批駁,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們,這種心態只會像鎖鏈一樣囚住自己。只有超出它們,才可休會自在與快樂。占有一顆快活之心,見到的就是一個值得歡喜的世界,心中滿是哀傷,見到的則只是一個充斥悲痛的世界,與其對不能得到的耿耿于懷,倒不如對你已經領有的知足。快樂不在心外追求,只能在心內尋得,心中若然滿意快樂,哪怕身在牢獄茅廁,一樣能夠悠然自由。存善意,做好人,歡樂充心,愉悅映臉,樂觀向上,這樣就能站成一座豐碑,走出一道亮麗的景致。人生苦短,與其事事張弓拔弩,不如學著“幽它一默”。所以,做人得要問問自己樂觀了沒有。
五、做個寬容的人
海納百川,靠的是寬容的心。做人做事,心懷不可太狹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賞辨認人的長處,容納別人的不足,靠的是有愛人之心,有容人之量。為你的仇人而怒火中燒,燒傷的只能是你自己。忍不下一口吻,就惡言刀槍相向,忍耐不了他人的春分自得,就嫉妒誣告,這樣的人生只能陰暗無光,路會越走越窄。世間的長短善惡喜樂,世道的好壞、冷熱、榮寵,要放寬肚皮,坦然接受,路才會越走越寬。寬容不是脆弱、退縮的壓制,而是一種忍無可忍的大智大勇,是能識實相、敢擔負、懂化解融通。為他人著想,是為自己鋪路,寬容不是放縱,組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斟酌的是別人的自尊和蒙受度。善待別人,等于就是善待自己,無論生活受到怎樣的損害,不用忿忿不平、耿耿于懷、懷恨在心,學會忘記,忘記是對自己的最好維護,學會感恩,感激生活給你磨礪自己的機會,心靈布滿陽光,生涯做作充滿殘暴。所以,做人要問問自己寬容大度了沒有。
六、做個著實的人
腳踏實地做人,實真實 未審在辦事,把雙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永遠爬不上成功的梯子。多一些盡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機遇,天道酬勤,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吃懶做,勤字當頭,蒼天不負有心人,盡心努力、瀆職盡責,才干成績大事業。從不獲勝的人很少失敗,從不攀緣的人很少跌交,要想曉得成功的味道,就得敢闖敢干,少言多行,決而一直,斷而不行,必然貽誤機會。小事不想做,必定大事做不了,對工作避重就輕,好高騖遠,很難造詣一番事業。先掃一屋,能力掃天下,要從自我做起,從當初做起,從小事小節做起,從點滴細節做起。做誠實人,講老瞎話,干老實事,這才是久長跟基本。所以,做人,必定要問問自己是否切實。
七、做個智慧的人
有知識不即是有智慧,知識積壓得再多,若沒有智慧加以利用,知識就失掉了價值。知識是靜態的,人有了知識,還應該清楚如何準確地將所控制的常識在實際中加以運用,沒有智慧,充其量不外是一本記錄著知識的書。智慧是腦筋的智能,是一種洞察力和斷定力。有勇氣能轉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襟懷能接收不可改變的事件,而有智慧卻能辨別出何時能改變,何時不能改變,知道什么時候“為”,什么時候“不為”。知道你在做什么事,知道酷愛做什么樣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樣,這就是智慧。只有方向,而沒有智慧,方向自身是沒有意思的。智慧有時就是一種衡量和折中,用中庸謝絕極其,用理智剖析情景,用求實施展影響,用沉著掌控決定,用自發端正立場,用學習積聚教訓,用勇氣廢棄累贅,這就是智慧浮現。對弱者,光關懷不夠,要輔助;對下屬,光公平不夠,要仁慈;對別人的失誤,光諒解不夠,要忘卻;對自己的將來,光幻想不夠,要舉動。空才能生慧,學才能生智,心寧智生,智惹事才成。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尊敬及學習的處所,慈悲的人傳授慈善之道,橫蠻的人教學忍辱之道。假如一個人缺乏智慧,又不樂意流汗水,那么談何成功,所以,做人要看你有沒有智慧。
八、做一個正直的人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直,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破身之本、處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夢穩。操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心底忘我天地寬,表里如一胸懷廣。胸襟坦蕩,光明正大,就會博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己不正,何以君子?正派的人不謀私,不貪利,不掩罪藏惡,不偷奸耍滑,不曲意逢迎,不溜須拍馬,不兩面三刀,平等候人,公正處事。談話有根有據,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說該說的就說,該做的就做,說的都是真話,做的都是正事。心術不正、弄虛作假、口不應心,居心計,耍手段,當面一套,被后一套,臺上說正人言,臺下行君子事,談何主持合理,伸張正義。所以,做人一定要走得直,行得正,做得端,一定要問問自己是否正直、公平。
九、做一個謹慎的人
智在于治大,慎在于畏小,一次三思而行,賽過百次輕率行為,堤潰自蟻穴,輕微可不慎。恭為德首,慎乃行基。謹慎是“不糊涂”的基本。一個處事謹慎的人,必然是頭腦蘇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眼前不糊涂。人生在世,有招來災害的語言,有招來羞辱的行動,要建功立業,當然要分外謹慎。低調做人,虛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遠慮在先,就能近處無危。處順境由由然,怏怏不樂,遭挫折就自怨自艾,怨氣沖天,一定難成大氣。“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看的是你的功力和定力,低下頭的時候,也要學會仰頭看看天。靜觀默察,心如止水,謙遜謹嚴,則事易成。謹慎仍是闊別危險,確保保險的良方,靠謹慎比靠莽撞更能制勝,只有謹慎,才能穩操勝券,所以,做人一定要問問你謹慎了沒有。
以上九條,并非美中不足。人非圣賢、完人,怎能無瑕疵,怎可無遺憾,要想八面玲瓏,全能全有,從古之今,未曾有之。但世間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事。我是誰?我怎樣如何做人?我能干什么?我做得怎么?我要到哪里去?在茫茫的人生旅途,我們必需時時問問自己,吩咐自己,給自己亮起一盞心燈,磨礪自己,這樣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做好。
平時咱們常常聽到“做人難,難做人”的感嘆,也時常能感觸“先做人,后做事”的領悟?梢,做人不是個小問題,而是大問題,是每個人畢生的必修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11538.html
相關閱讀:你在我背后開一槍,我依然相信是槍走了火
改善人際關系的四大原則
裝糊涂是門藝術
培養人脈的106個技巧,有心人一定要珍藏!
死撐出來的面子,最后往往反而讓你沒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