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父親節悼念父親的文章2019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親情感悟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語: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于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體會。下面是父親節悼念父親的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父親節悼念父親的文章2019

  又到父親節,您離去已有十年,每年到這幾天,我總是夢見您,或是在忙碌田間,或是徘徊于荒郊,不管背景如何,卻總不見您帶些笑容,面容依舊如生前的堅毅和愁苦。每每從夢中驚醒,意識一時難以回到現實,看著灰蒙蒙的窗戶,一切如剛剛發生的事情。靜靜地躺著,心慢慢沉浸于莫名的孤寂與落寞,思念如被激起的漣漪慢慢蕩漾開來。

  奶奶的身體挺好的,弟弟結婚前,我們一起去看了她,背駝了些,臉上的皺紋,頭上的白發增加了不少,精神依如從前。幾個姑媽和叔叔挺孝順的,兒女都已成家,生活雖然忙碌,過的卻舒適溫馨。每年過年和老家的電話,總是在歡喜快樂的問候祝福中開始,在奶奶唏噓的叮嚀囑咐中結束。遠隔千里,我的問候話,對奶奶來說很是空洞與無力,老人家兀自用老家話不停地問著我們的情況,盼著我們能回家看看,說著說著就不得以把電話給了姑媽,奶奶又躲到一旁垂淚了。對您兒時欠缺的母愛,奶奶依然愧疚于心,這已是她一生的心痛。孤獨的面對每一個思鄉的日子,對您來說或許已習慣,愛已融化了所有的不幸。這些讓我徹底明白了您為何總是每逢佳節便悶悶不樂,對親人的掛念,對故土遙遠的眷戀,在理應團聚的日子更是籠罩您的內心。

  您走以后,媽媽又住了兩次醫院,現在身體還行。我和弟弟都以結婚了,我的媳婦就是您最后幾天見過的那個,人挺好。我已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小侄兒剛過百天,兩個都活潑可愛,妹妹也有了工作,找了對象,您當初擔心的“任務”已基本完成。媽媽和弟弟還一起生活在咱原來的老屋,我每個月回去,每次她都蒸點饅頭、燒麥,烙幾張大餅讓我帶回。話比以前多了些,家長里短的和我說個不停,有了小孫女和孫子后變得精神多了。每個人的人生路必須自己去走,您對這個家的辛苦付出已經足夠。從兒時就每天見您在田里的勞作,騎自行車帶著框,每天幾百里在周邊村里販雞蛋,販蔬菜,賣水果;離家下煤窯,糧站作裝卸工,殺豬賣肉,幾乎所有能干的體力活您都干過。我覺得對于您,老天真的有點不公,三歲喪父,母親改嫁,八歲唯一的親人,您的奶奶又在無限掛念之中離你而去。從六O年到六三年,也是建國后我國最困難的時候,您卻是在孤苦伶仃地流浪,對于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來說,或許您還感覺不到命運帶來的是什么,能生存下來就應感激上蒼了。十一歲遠離故土千里,給人做了養子。兩年時間擋不住思鄉的腳步,十三歲您僅帶了兩個窩窩頭,便懵懂上路,一路乞討,靠偷扒火車從山西走到了老家合肥,近兩個月的時間,您是怎樣熬過的?感情代替不了生活,當半年后無奈又再次踏上回山西的火車時,您的心應已如冰了?嚯y讓您對家更是珍惜,兒時支離破碎的親情,您珍存了每一個點滴,用五十年的時間辛苦勞作,耗盡了本是健壯的身體,讓對親人的愛在我們家發芽生根,枝繁葉茂。當您還沒有真正享受一天兒女孝敬時,您卻轟然倒下。彌留之際,您僅留給自己無限的眷戀和自責,兒子還沒有成家,房子還沒有蓋,女兒還未成年……。

  轉眼十年,一家人都平靜幸福地生活著。偶爾回家和你生前的老友聊起,他們都依然談起您的勤勞和厚道,感嘆您的突然離去。每到清明或您的生日、周年,媽媽總是提前幾天打電話,問我工作是否忙,家里有沒有事,回家上墳是否有時間,總是有同樣一句囑咐話,“如果有事就不要來回跑了,用的東西我都準備好了,我去看看就行了”,平常的幾句話,她都不知自己想了多久,和您過去一樣,害怕因為自己影響了兒女的生活,語氣中總帶著試探和猶豫,其實只有她對您的思念伴隨著生活的每一天,那種孤寂,她寧愿深深地藏在心里,孩子們面前,她總是笑著說最近感覺精神多了,吃飯、睡覺都挺香的。每次我都感到一種難言的酸楚。

  自己當了父親后,知道了您撫養三個兒女是多么的不易。當初自己的年少輕狂給您帶來的傷痛,到現在才有了深深的體會。我上大學的那一年,您帶我回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老家。第一次看到奶奶淚眼婆娑的慈祥面容,第一次聽到您用我聽不懂的家鄉話和奶奶、叔叔、姑媽們傾述離別相思之苦,看到您魂牽夢繞的出生小鎮,感染于船行魚躍,風掬水皺的江南村景,看到你一生最幸福純真的笑容。就要離開了,親人們都要給您幾百元錢,算是對我們的祝福吧,當您默然接受時,我卻在親人面前責怪您幾十年不見,不應接受人家的錢物,幾十年都已挺過來了,如何一下子放下原有的堅強與尊嚴,咱又照顧了親人什么?久別重逢的歡笑和快樂戛然而止,奶奶掩面移向一房間,您慢慢的坐下,默默無語,眼里已經飽含淚水。那是我見您唯一的一次落淚。兒子用無知撕裂了您一生最幸福的相聚。您自幼年開始,確是不曾向自己的母親和弟弟、妹妹提起自己的艱辛,即使后來在您人生的最后,困苦和病痛即將帶您離去時,您都不讓我們告訴家鄉的親人,您不愿因為自己,給親人帶去不便和痛苦。但當時為了兒女上學讀書,您不再掩飾自己的捉襟見肘,放棄了自己的倔強和自強。當我也作了父親時,我懂了,我深深地理解了您。父親,對不起!

  您已遠去,我唯有無盡的思念。春天來了,愿這春的氣息能舒展夢中您鎖緊的額頭。

  篇二:父親節悼念父親的文章2019

  父親去世已有些時間,我覺得應該寫一點東西紀念他。

  父親生于解放前,生活在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非常偏遠的窮山僻壤。山區地勢高,交通非常不便,父親的一輩子是肩挑背扛的一輩子;山區條件差,幾畝瘦地是命根子,父親的一輩子是為家庭生計而操勞的一輩子。在山區艱苦的條件下,父親和母親走在一起,共同編織出美麗、動人而又令人傷感的人生故事。父親和母親不僅給了我們三個兄弟姐妹的生命,哺育了我們長大成人,更主要的是奇跡般地培養出山里從未有過的兩個大學生、博士生。

  父親匆匆走了,父親為什么走得如此匆匆,因為父親為了兒女們走出貧窮的山區而操勞過度、因為父親要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換來兒女們的幸福。父親匆匆走了,留下的是響徹山區每個角落和村鎮的盛譽。父親匆匆走了,留給兒女們的是悲痛、是淚水、是傷感、是內疚、是自豪、是激勵、是希望、是未來,還有永不磨滅的記憶!

  椐母親說,父親從小就過著艱辛的日子,但他是個懂事、堅強的孩子。父親共有7姐妹,二男五女,他排老二,上有一姐姐,父親的姐姐14歲就出嫁了。不幸的是父親十幾歲時,祖母便去世,加之祖父無能,家中的重擔早早落在他身上。父親曾說過,從那時起他就擔負起祖母的角色,當時他最小的弟弟才只有幾歲。為了照顧一家老小,父親起早摸黑,操持家務,大到做房子,小到洗衣服、洗尿布,都要過問;為了他弟弟妹妹的安康,父親經常在半夜里走出幾十里山路,去尋醫問診;為了一家生計他吃過野菜,甚至違心偷過生產隊的糧食。為了使他弟弟早日成家,父親幫他弟弟蓋起了房子,他起早摸黑,出工近50天,從未說過不字。小姑出嫁,父親作為長輩,親自護送出門,他那眼淚汪汪的樣子我至今瀝瀝在目。俗話說“長兄如父”,可父親還擔當起“長兄如母”的角色。

  父親曾說過,他非常懷念祖母在世的日子,祖母非常愛他,父親還特別肯定的強調,如果祖母在世,祖母最疼愛的會是父親的兒女。父親從小就失去了母愛,可他卻給了他的弟弟妹妹、他的兒女們世上最偉大的父愛!

  父親的艱辛勞作換來的是父親的兄弟姐妹的成家立業和我們幾個兒女的健康的成長,可接下來的日子里父親的負擔卻變得更重了。山里人的觀點是小孩長大了,父母的負擔就可以減輕了,因為小孩可以幫父母親干農活了?晌覀兗覅s相反,父母親堅持讓我們三個小孩子都上學,兒女們不僅不能幫助父親減輕負擔,帶來的卻是巨額的學費。父親讓兒女們上完小學上中學,上完中學上大學,在那年代、那偏僻的山區培養出一名大學生是何等的容易!在兒女們看來,學費已不是金錢,它是父親的汗水、血水,它是父親的生命!為了兒女們的學費,父親到過浙江、安徽等地的高山,扛過木頭、挑過石灰、做過木炭,家鄉周邊的高山上更是留下他的足跡,灑下他的汗水。為了兒女們的學費,父親到偏遠的山里租田種地、開荒植樹。為了家庭的生計,父親時常在農閑時遠離家鄉,到外地賣苦力,吃上一兩個月的干菜是常有的事。我還清楚的記得,有一年,父親在外干了一個來月重體力活卻沒有拿到血汗錢而傷心欲絕的樣子。

  父親曾跟母親說過,為什么別家的小孩早就能幫父母干農活了,而他們卻要送自己的兒女去上學?在生活的重壓下,父親曾經埋怨過、猶豫過,可父親和母親卻堅持著一種信念:山里太窮了,兒女們一定要走出大山!而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就是兒女們考取大學!山里太苦了,可再怎么苦也不能讓兒女們受苦!父母常說:“孩子啊,山里的苦就讓我們這一代來承受吧,你們可一定要好好學習,要走出去呀!”這就是父親的殷切期望!

  父親也曾說過,他有時覺得有點傷感,因為父親的兄弟姐妹在成家立業過上好日子后,父親因要供養兒女上學而最需要幫助時,他們卻疏遠了他。

  父親的艱辛不僅體現在供養兒女們上學上,為了改變一家人住宿條件,他和母親又不辭辛苦的地蓋起了房子。硬是一根木頭一根木頭的扛,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的挑,完全憑他一個人的操勞做起了我們現在;厝ネ男路孔。

  父親曾說過,他有兩個兒子,就應該有兩棟房子,這樣在山里才會讓兒女們更早更好的成家立業!父親也曾說,兒女們要取媳婦了,媳婦可是城里人呀,雖然兒子和兒媳在家不會住好久,可爹娘一定要讓兒女們在新房子里舉行婚禮!偉大的父親是何等的用心良苦!

  在山里,父親也算是個文化人。過年了,父親有時會自豪的用毛筆寫幅對聯掛起來;在晚上,父親也常常戴起老花鏡在微弱的燈光下看起書來,父親用家鄉話逐字逐句地念著的神態瀝瀝在目。在外做工,父親又總是主動的為鄉親們做好帳目、記好工錢,鄉親們非常的感激他!

  父親是個心靈手巧的人,母親常?涓赣H干活很細致。父親會做好多木工活、泥工活和竹匠活,家里的許多生活用俱都是父親自己做的。

  父親是個非常勤勞的人,可以說三百六十天,幾乎天天起早摸黑!

  父親的脾氣有時有點躁,可父親是個心地善良,沒有心計的人。父親深愛著家庭和自己的子女,特別是當子女們考取大學后,家里的粗活、重活絕不讓我們做!

  父親一生是辛勤的一生,由于過度的操勞,他的身體過早地出現了衰老而患重病,父親58歲就離開了我們。

  父親在世的最后些日子里非常思念遠在外地工作的兒女。母親說,父親雖沒有提出要求兒女們回來讓他看看的要求,但父親的思念之情卻是那么的深徹!臨走前的幾天父親曾和母親交待,“我走了,老大要叫他回來,老大在縣城里較近,可老二就別叫他回來了,他在北京那么遠,太不方便了”。“我走了,一切后事都要從簡,就給我安置在馬路邊吧,這樣便于遠在外地工作的兒女們來看看我”。父親呀父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你想到的還是不能給兒女們帶來什么麻煩。

  聽母親說,父親的最后一口氣彌留了許久,我想父親心理是多么的不愿意和無賴!

  病魔啊,你為什么如此的無情!你真的過早的奪去了父親的生命!你帶給兒女們的是無比的悲痛和內疚!父親臨走時,兒子不在其身邊,兒女們剛有點出息,可父親你就走了。父親,你操勞了一輩子,為什么不給兒子抱答的機會!父親,怎么會這樣!難道這就是你的命,兒女們的命么?

  我們深深的愛著父親!我們十分懷念父親!我們寄上了我們的哀思,我們寄上我們的期盼:“來生有靈,再為父子,以報父恩”!

  篇三:父親節悼念父親的文章2019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凄涼。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題記

  一晃眼,父親去世已整整十年了。他走的時候,兒子行行才剛剛四個月大,皺縮著小臉,哇哇的哭鬧,父親曾用瘦弱枯干的手把他抱在懷里,用低沉嘶啞的語調哄他入睡。如今,兒子讀五年級,個子差不多要與我肩高了,看著他每天四處飛奔玩耍,聽到他每天大聲歡笑嬉鬧,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會想起父親。

  父親十幾歲的時候,我爺爺便因病去世了,在兄嫂的大力支持下,他才得以繼續學業。文化大革命徹底斷送了父親的求學之路,盡管他成績非常好,還擔任班上的勞動委員,但老實本分的父親在這個混亂紛繁、黑白顛倒的時代,沒有膽量去闖蕩社會,只好回到熟悉而又異常陌生的農村老家,開始了他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的生活。

  我們老家隸屬渠北鄉,與河西交界,離縣城15華里,到臨巴鎮也差不多路程,不通公路,門前便是浩浩蕩蕩的渠江,進城買賣東西,不到萬不得已都是步行,幾毛錢的船費讓莊稼人花起來心疼。父親回家后,經人介紹,不久便與母親結了婚。母親家與我們同一個村子,相距四五里路,外公解放前做過保長,解放后被扣上一頂右派分子的帽子,母親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渠中,未及畢業,文化大革命一來,便只好輟學回家。那時我們生產隊人多地少,土地貧瘠,逢干旱梁上莊稼沒法耕種,眼睜睜看著無水插秧,禾苗枯死;遇洪澇則溝下河畔土地大水淹沒,顆粒無收。許多人家經常缺衣少糧,靠粗食野菜勉強度日。

  我來到這個世界不久,父親便和兩個哥哥分了家,奶奶各自在一邊單過,每家給一定的錢糧。分家采用了抓鬮的形式,父親分到了較好點的房子。大伯家人口多,兒女成群,作為老大,以前他十分辛苦,如今自己手氣不好,整日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好幾頓吃不下飯。父親在和母親商量之后,就與大伯家換了房子,大伯大媽都非常高興。

  隨著兩個妹妹相繼來到世上,我們家的生活就開始拮據起來,奶奶也不愿再單過,她主動要求跟我們一起生活。奶奶個子瘦小,纏著一雙小腳,滿臉 *** 子,沒有文化,喜歡抽葉子煙。她六十多歲,干不了什么重活,只能在家做做飯,看看孩子。父母都不要兩個叔叔家出一點錢糧,獨自承擔起贍養奶奶的重擔。在我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奶奶去世了,父母獨自料理了后事,讓她入土為安。

  后來,父親就到相鄰的紅巖村去代課了,在我的記憶里,父母總是很早起床,生上火,父親就坐在石凳上拉風箱,呼哧呼哧的聲音一直陪伴著我的童年。草草吃過早飯,父親帶上中午的伙食,打著火把,獨自到十幾里以外的學校去。母親便開始砍豬草,煮豬食,一天的忙碌生活就開始了。晚上,父親又從學;氐郊,夏天還好,冬天回家經常天已漆黑,有時,我們一覺醒來,父親才剛剛從學;貋。刮風下雨,打霜下雪,在泥濘不堪的鄉間小道上,在崎嶇濕滑的山梁野徑間,總能看到他忙碌飛奔的身影。

  沒過幾年,父親便在我們本村教民辦了。每天除了備課、上課、改作業,一回到家,父親就脫下外套,拿起工具干農活。挑土、犁地、插秧、打谷,樣樣都是好把式。皮膚曬得黝黑,手掌滿是老繭,外表上看,父親已是一個純粹的農民了。每天天不亮,父母就起來,父親燒火,母親做飯,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他們靜靜地、默契地忙碌著。有時柴火不是很干,灶里火苗微弱,黑煙滾滾,就會聽到父母親被煙嗆的此起彼伏的咳嗽聲。家里生煤火的時候多,父親戴一頂爛草帽,坐在灶前的石頭上,右手不停地拉動風箱,左手拿著煤鏟,時不時上點煤,在灶里戳幾下,我們就在風箱呼啦呼啦的響聲里,在父母????的勞作里,安然地享受著清晨被窩的溫暖,然后在他們的催促下打著哈欠起床,開始一天的生活。

  1986年,父親和我都考上師范,他要到達州市去上學,家里只剩下母親和兩個上學的妹妹,家庭的重擔幾乎全部落在了母親的肩上。父親“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常想起幾個上學的兒女,想起獨自辛勞的妻子,他無法安然入睡。讀書期間,同學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廖饅頭”,父親說,每天早晨他都只吃饅頭,從來不買食堂的包子,看著其他同學吃包子,一口下去,香氣四溢,油水順著嘴角直流。他常常默默地背轉身,強力忍住欲掉的淚水。父親說,他有時真的想買一個包子嘗嘗是什么滋味,可是走到食堂的窗口,捏著皺巴巴的幾張鈔票,他猶豫了,妻子兒女剎那間會浮現在眼前,最后還是買上兩個饅頭,坐在食堂的角落里,默默地吃著他的香甜可口的饅頭。

  父親不會打牌,從來不參與賭錢。過年的時候,我們那里就非常的熱鬧,吃罷早飯,遠遠近近的人穿上新衣服,呼朋引伴,圍在一塊開始賭錢,什么十點半,什么扯馬兒,父親還是穿著平常的衣服,出來看看熱鬧,看一會兒便回到家,織背篼,挖炕地,做著那永遠也無法做完的活計。父親煙癮很大,我的叔叔姑姑都喜歡抽煙,沒有錢買卷煙,就自己種,一大片一大片的葉子煙,用繩子吊起來晾干,空閑的時候,或是勞動太累的時候,就用紙把煙葉卷好,裝在煙桿里,劃一根火柴,在火光的一閃一滅之間,煙霧繚繞,很快煙癮過足。父親時常叼著煙桿,抽煙時口水很多,一大口一大口地吐得到處都是,母親一邊用掃帚打掃一邊埋怨,父親只是憨憨地笑幾聲,然后默默地又去忙開了。

  在艱辛困苦的生活里,也有我們幸?鞓返臅r候。父親喜歡喝酒,酒量不大,每次可能二兩左右。下地干活前,父親總要喝兩口,沒有專門的下酒菜,一點泡咸菜,幾顆花生,有時就只有酒。他說喝了酒有氣力,干活不累。勞累一天,天已全黑,家里點上煤油燈,母親把夜飯做好,常常是每人一碗面條。我們都吃得很快,父親總是慢慢洗完手臉,從酒罐里倒半碗酒,有時還去柜子里摸一把花生出來,邊吃邊喝起來。我們就在桌邊坐著看他,聽他和母親擺龍門陣,一會兒,他便有些醉意,用筷子不停地把面條翻動著,反反復復好幾次,才夾起幾根送進嘴里,我們都催促他吃快些,有時我和妹妹還給他數數,他一邊嘿嘿地笑著,一邊搖著頭,埋怨母親給他盛得太多。于是在灑滿燈光的茅屋里,在寂靜無聲的山野間,爽朗的歡笑聲消散開來,彌漫在每一個人的心田里。

  2000年,我和妹妹都早已參加工作,家里條件也好起來,在父母的幫助下,我在城里還買了房子。有一天,父親上課的時候,突然聲音嘶啞,甚至有時說不出話來,起先大家都未在意,以為是感冒或咽炎。隨后到縣醫院檢查,噩耗傳來,父親患上了食道癌,這無異于晴天霹靂,全家人心情都非常沉重,也不知道究竟該怎么辦。過了幾天,我叫上老表,陪著父親到重慶檢查,趁父親不在的時候,姓王的一個專家說父親已是食道癌晚期,治療沒有多大效果。我們還是讓父親做了活體檢查,結果沒有什么變化。晚上就住在醫院外面的旅館里,父親看到房間條件好,就埋怨我不節約,認為隨便找一個小旅社,只要能睡覺就行。他舍不得花錢,他對我說:“你手腳大方些,你把錢揣上,該用的時候就用,錢揣在我身上,用起來我心疼。”最后,我和老表商量,暫時不告訴家人實情,以免讓父親知道真相,這也成為了我一生最大的遺憾。我以前老是失眠,說實話,隱瞞父親病情延誤治療時機,成了我最不可原諒的過錯,我總是夢魘驚醒,望著父親的遺像,默默流淚,F在回頭看,一則自己年輕經歷事情少,張皇失措,二來那個專家斬釘截鐵,說動手術白花錢,沒有治療的必要。但是即使治不好,也比現在留下無窮的悔恨要好,我只有祈求父親在天堂的原諒。

  隨后,母親陪著父親在新橋醫院化療,幾個療程下來,病情沒多大好轉,只好回到家中吃藥治療。父親變得異常消瘦,頭發幾乎全白,兩眼深陷下去,顴骨凸起很高。他進食已是非常困難,干飯、肉食都無法咽下去,母親每天給他蒸蛋,他坐在飯桌前,緩緩地往嘴里送幾勺。到后來,每吃一口,他就會拼命的咳嗽,把吃下去的東西全部咳出來,母親就會上去扶住父親,在他的后背上輕輕地捶幾下,攙他慢慢地坐下來,父親用手指指喉嚨,然后指指碗,輕輕地搖晃著腦袋,大口地喘著氣,臉上現出無可奈何的神情。他也不愿意到外面去,也不想回老家,父親自尊心很強,不愿讓別人看到他衰弱痛苦的樣子。他只有呆在家里,有時看看書,有時幫著照看孫子,更多的時候,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在床上默默地坐著。有一天,母親告訴我,父親自己穿上白襯衣,專門去理了發,刮了胡子去照了張相,這是他現在留下的唯一影像,他分明意識到,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父親每天只能靠輸液過日子了,先前他還可以自己到診所去,漸漸地他無力上下樓梯。我們便請了醫生到家里來,他干枯的雙手很難找到血管,醫生每次都要花費好長時間,才能套上輸液管,父親只是無奈而茫然地看著忙碌的醫生和家人,默然無聲。在我們上班去后,父親開始給母親交代后事,他認為母親勞累一生,自己沒有什么錢財留給她,死后他要求火化,以便母親能夠享受到微薄的遺屬補恤。在老家找一個地方,不用花錢再買棺材,把骨灰盒埋掉就行了。母親流著眼淚默默點頭,答應了他。

  有一天中午,醫生給父親輸上液后,我們都在飯廳吃飯。忽然,母親高聲叫著我的名字,說好像父親不對勁,我們趕快放下碗,沖進他的臥室,母親抱著他,大聲呼喚著父親的名字,父親已是頭耷拉在一邊,眼睛還是大睜著,漸漸地停止了呼吸。一生勤儉辛勞的父親,死前卻經歷著人生痛苦的折磨,我想起了詩經《黃鳥》中的句子:“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蒼天啊蒼天!我們的好人一個不留!如果準我們贖他的命,拿我們一百換他一個。)

  清明回家,看到父親墳頭半人高的荒草,野鐵樹郁郁蔥蔥,雜刺爬滿兩邊的磚墻,附近桐子樹上烏鴉啞啞地叫著。父親瘦削蒼老的臉龐就會浮現在我眼前,父親衰弱痛苦的拼命的咳嗽聲就會在我耳邊回響。“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終于與他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泥土融為一體,極其平凡卻又極其偉大!安息吧,父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122283.html

相關閱讀:孩子 父母想對你說
披上嫁衣嫁給你
愛的禮物
阡陌紅塵,感恩有你
孩子,你那邊有雨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