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朋友去希臘加入一場賽事,他乘坐的飛機在紐約延誤了8個小時,在此期間與他同行的旅客都到處晃蕩、抱怨,只有一位瘦小的80歲高齡的希臘女士在這8個小時里坐著沒動,“十分安靜……沒表示出一點懊喪的樣子”。
他們上飛機后,這位女士就坐在我的朋友對面,傷感。“她沖我微笑,仍然不埋怨,不躁動不安——就只是坐在統一個處所,臉上帶著同樣滿意的表情。”他們最后在希臘著陸時,已經離動身時間從前了22個小時,而她見到來接她的人時,“笑顏可掬、精神抖擻,十離開心的樣子”。
“直到今天,”我的友人說,過了20年,“每當我遇到相似的耽擱,我都會想起那位瘦小的黑衣希臘女士,我提示本人要進入并堅持溫和的心情。”
那位身著黑衣的女士曉得一個我們良多人早已忘卻的事實——我們生活中大多數時候須要等待,我們能夠抉擇快樂地等或是苦楚地熬。
今天大多數人都感到等待代表著某個機構有某種缺點,不是畸形的生涯狀況。但人類總得等——等好的氣象去種莊稼、等待通過機場的安檢……
研討表明,一般人一年要花11天的時光排隊,這還不算在車里、飛機上、用語音郵件跟別人談話的時間?萍疾⒉粫䴗p少咱們期待的時間,它只是轉變我們等候的內容。
研究者指出,固然一些體系能改良,等待卻永遠不可能完整從我們生活中剔除。我們越是接收這個事實,像那位希臘女士一樣,我們就會越快活。
生活的一局部就是等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22010.html
相關閱讀:把握一顆珍珠的幸福!
松垮的黃襯衫-心靈雞湯
每年一信
時間留下的總是真
保持住心理年齡年輕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