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經常是被某些人跟事點亮的。
聽好友談起她的姑父,一個搞地質的男人,極Man。她的姑父從年輕時就是黑臉,貌不驚人。到四五十歲了,臉仍是那樣,很經得起歲月磨礪。年輕時就是一臉風霜,老了只會越看越年輕,因為四周人都在變老。
好友的姑父有一個大愛好,非常愛好做菜。所以,嫁給他的女人有福了。她的姑姑細皮嫩肉,性情文靜,年青時是大麗人。人的緣分就是這么奇異,表面看上去并不般配的兩人不知怎么走到了一起,而且特幸福。多年后,姑父混得也算有頭有臉的人物了,然而,每每加入外面的飯局前,總要先回家做好飯,他嫌姑姑做飯不好吃。姑父在外面吃到好吃的,即便回家已是夜深,也會配齊食材小試一把,有時還把睡夢中的姑姑拉起來嘗菜。想想,月朗星稀的夜晚,大男人在廚房擺弄鍋碗瓢盆的背影,熱氣騰騰。
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真能夠癡到如斯水平的,這種癡相,很Man。
更癡的還在后面。好友的姑父假寓在廣東,老家在江西,每年過春節,一定要回老家,再冷都要回去。為啥?由于要做飯。于是,最壯觀的場景呈現了:每年尾月底的某一天,他必在空闊的地里支起一口大鍋,點著柴火,將食材一長溜擺開,熏肉、熏魚、土菜,紅燒羊肉、走地雞湯、柴火鐵鍋燜飯……那陣勢,一個家族的人都在一邊候著,姑父揮汗如雨地在大鍋前炒菜,還不讓別人插手,黑臉在柴火前變得通紅,只留下兩眼熠熠發光。
這還不外癮,他前些年又在山腳下蓋了一間小屋子,素日空著,就為了春節期間堆放各類柴火,寄存熏魚熏肉等過冬的年菜……摯友每年風雪無阻,拖兒攜女回鄉過年的起因很簡略,為了那頓大鍋飯,為了那些原汁原味令人悼念的故鄉美食。
好友講了一個看似無關的細節,她的姑父前兩年買了別墅,但是開著很一般的車。別墅區住著良多有錢人,保安有些勢利眼,某天惹怒了疾惡如仇的姑父,兩人產生了口角,保安叫了一幫人來圍攻姑父。姑父一點不害怕,擺出了一個技擊亮相姿態……那幫人對望了一眼,散了……姑父拍拍手,沒事人一樣回家了。這個場景超級Man,對不?
她還說,姑父熟習每一種建造資料,家里裝修的地磚找不到幻想的格式,就自己設計圖案,找到加工廠加工,花錢未幾,得到的貨色卻舉世無雙。他笑呵呵地說明,自己做的才最豪華。那種自得,很Man。
世上多了一個Man一點的男人,就會多一個Woman一點的女人。摯友說姑姑在各個方面都被維護得很好,不怎么愛費心,談話軟軟糯糯,皮膚也好,雖不怎么會做菜,但鑒賞力一流。如此看來,與其說Man是對一個男人的嘉獎,不如說這是一種格調,經典名言,透過這種格調,女人們看到了屬于本人的幸福生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22011.html
相關閱讀:保持住心理年齡年輕的途徑
松垮的黃襯衫-心靈雞湯
時間留下的總是真
把握一顆珍珠的幸福!
每年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