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長史。所謂長史等于總管的意思,官職并不小,但總管屬幕僚,沒有實權。他深有韜略,逐步成了曹魏政權的重要顧問,后來三國分辨稱帝建制,在曹丕、曹睿接踵稱帝時,他的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但他仍處于協助位置,實權仍舊控制在曹氏宗室手中,這種情況使他難展宏圖。每次戰役,功績是他的,然而得益最大的都是曹氏支屬,他由于這種情形深為苦惱。
劉備逝世后,蜀漢由諸葛亮主政,多次兵出祁山,進伐中原。魏明帝在對蜀戰斗中的大將軍是曹真,而司馬懿只是擔負他的副手,實在司馬懿此時已成為諸葛亮的重要敵手。
諸葛亮初出祁山,占天山諸郡,收服姜維,獲得大勝,后因馬謖失去主要策略要地街亭才被迫回川。數年后,經由養精蓄銳,諸葛亮重聚大軍兵出祁山,再伐中原。雄師一路前行,長驅直入,并再次聯系東吳,共伐曹魏。
在這緊急關頭,大將軍曹真卻身染重病,只得回洛陽養病,軍中無主,眼看曹魏局勢更加惡化,魏明帝一時有些六神無主。就在這時,司馬懿自動向魏明帝分析了情勢,他以為蜀漢與東吳的同盟是貌和神離,東吳在呂蒙白衣過江篡奪荊州跟在夷陵之戰中大破蜀軍后,已與蜀漢結下了深仇,不可能真心實意地輔助蜀漢,所以這一路兵馬不足為患,所憂的倒是隴西諸葛亮的一路軍馬。現軍中無主,得派得力之將前往主軍,等蜀軍糧草供給不濟,定可反敗為勝。
曹睿見司馬懿剖析得有條有理,鑒于曹真有病,就委派司馬懿為都督,總領隴西各路軍馬,抵抗蜀漢進攻。他還命人即時去曹真那里取帥印交給司馬懿。
司馬懿卻說:“臣自去取帥印便可。”他來到曹真府上,先探病情,再告以前方軍情。曹真因在病中,家人怕他病情加重不敢告以實情,現據說軍情如此緊迫,不禁深感憂愁,便說:“現在國度如斯危急,皇上為什么不拜你為都督,以退蜀兵呢?”司馬懿明明己禁受封,卻假裝絕不知情,這時仍推脫說:“我才疏學淺,不堪重擔。”曹真信認為真,忙叫人將帥印交給司馬懿。司馬懿還是不住地推托:“帥印仍請大將軍主持,我判若兩人,極力輔助。”曹真忙說:“你不接帥印,我又不能理事,當初國家危險了,部隊怎么能不統帥呢?我要扶病去向皇上保舉你。”
此時,司馬懿才說出瞎話:“皇上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領受罷了。”曹真一聽,愉快地說:“有你掛帥,蜀兵可退了。”于是,司馬懿假意推辭不外,拜謝再三,接過了帥印。
既然皇上有命,勵志演講,司馬懿何必還要矯揉造作,自取帥印,似乎是多此一舉。其實這恰是他的高超之處,他空心思地分析過,曉得明帝命他掛帥是在緊急狀態下做出的決議,一旦擊退蜀軍,帥印仍會回到曹真手中。再說曹真正在病中,被人取去帥印,心中必會不快,甚至要懷疑司馬懿從中作祟,F在司馬懿親往取帥印,而且再三拜辭,既可釋除曹真的疑慮,也可長保帥印。
【哲理啟發】:
司馬懿深思熟慮,處事油滑,既能夠到達本人的目標,又使別人披肝瀝膽地佩服,其中的處世技能值得鑒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32768.html
相關閱讀:兩支粉筆
彎一次腰后來沒完沒了的彎腰了
貪心的后果
忘我的追求
聰明害死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