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三旬食九餐,常有好容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心靈雞湯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明代學者方孝孺幼年時伶俐機警,《明史》說他天天“讀書盈寸”,人稱其為“小韓子”,以為他是韓愈在世。這位小韓子曾經得病臥床不起,偏偏家中又斷了糧。家人把這件事件凄凄惶惶地告知他,小韓子開懷一笑:“古人三旬才吃了九次飯,這世上豈非只有我一個窮人么?”
  
  方孝孺的這種窮開心,或者給了李漁一些靈感,在其《閑情偶寄》中,李漁花了大批篇幅教人怎樣快樂,富貴貧賤,春夏秋冬,睡坐行破,怎么找樂都是有學識的。其中有一章節叫做“貧賤行樂之法”,李漁教給窮人們一個開心的方法叫做“退一步法”。書中記錄了一個回味無窮的故事。
  
  一個權貴旅途中住在驛站,盛夏季節帳子中有良多蚊子,驅逐不出,于是就想起了家中寬闊的廳堂跟冰冷的床笫,姬妾們拿著扇子忙前忙后,基本感到不到酷夏的煎熬,到現在卻怎落到這種田地?越想心里越煩,翻來覆去無奈入睡。忽然看到一個亭長在臺階下露宿,蚊蟲簇擁而上,亭長只能在院子里不停地跑動,載歌載舞,以此驅蚊。固然看起來很辛勞,但神色非常快活。
  
  顯貴好奇地問道:“你所受困,近義詞,百倍于我,我以之為苦,你卻以之為樂,這是為何?”
  
  亭長笑笑說:“我想起某年夏天本人被人誣告關在監獄中,獄卒怕我逃跑,每天夜里都要將我的四肢捆綁起來,轉動不得,那時候的蚊子比現在多一倍,我只能任其叮咬;比起今晚可能奔忙不停,四肢自在安排,那何異于仙常人鬼的差異啊。”
  
  顯貴的懊惱在于,他喜歡比上不足,心里總抱著那種今不如昔,己不如人的動機,想要快樂真的很難;亭長的智慧在于,他愛好比下有余,雖然面前處境艱巨,但比起昔日已大有改良,因而能心懷感恩,滿足常樂。
  
  還有一種窮人,他們快樂的境界是個別人達不到的。
  
  陶淵明在《擬古•其五》里寫了一位山人,生活也十分落魄,“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這家伙豈但吃不飽肚子,連衣服都穿不周全,十年來始終戴著那一頂破帽子,即使生活如斯辛苦,卻“常有好相貌”,面容豁達,心腸坦然。他住在青松白云處,友人來了便撫撫琴,“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好不自由。高人的快樂不在于物資多寡,更關注于心坎的修煉。這正如孔子夸獎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們畢竟樂什么呢?也許是樂道,或許是樂學,或許是樂隱,這些都是精力上的至樂。
  
  古代人的不快樂大概都能跟經濟扯上邊。實在想一想,車子再好也只是個代步工具;屋子再大,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只是一張床罷了。這張床是擺在高等公寓仍是某個濕潤的地下室都不主要,最重要的是床上的人。比起從前十年,你的生涯程度是不是改善了很多?即便當初赤貧如洗,假如你仍然年青著盡力著,依然有幻想在路上,你就不理由不快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73911.html

相關閱讀:松垮的黃襯衫-心靈雞湯
每年一信
時間留下的總是真
把握一顆珍珠的幸福!
保持住心理年齡年輕的途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