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清·陳修園《醫生實在易·問證詩》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治風先治血,血足風自熄。
胃以通為補,脾以健為運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凡藥能逐邪者,皆能傷正;能補虛者,皆能留邪……于此知無藥之不偏矣……何必朋參芪而仇硝黃哉。——莫枚士《研經言·用藥論二》夫病有宜補,以瀉之之道補之;病有宜瀉,以補之之道瀉之——程杏軒《醫述·藥略》
暴眩為風火與痰,漸眩為上虛氣陷(陳修園"醫學實在易")土虛木必搖(尤在涇"靜香樓醫案")肝風上升于巔頂,原屬陰虧;痰濁彌漫于中宮,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醫案")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內經"至真要大論")無虛不能作眩(張介賓"景岳全書")無痰則不作眩("丹溪心法")
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劉一仁"醫學傳心錄")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張仲景舌以候元氣之盛衰,苔以察病癥之淺深。——清·俞根初《重訂通俗傷寒論·傷寒脈舌》
辨舌質,可訣五臟之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淺深。—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總論》
觀舌本,可驗其陰陽虛實;審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熱淺深也—清·章虛谷《醫門棒喝》
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并行,甚者獨行。—《素問·標本病傳論》
張景岳注云:“病淺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難容雜亂,故曰獨行。”
尺脈弱者,不可發汗,汗則亡陰。—清·程鐘齡《醫學心悟·醫門八法·論汗法》
汗也者,合陽氣、陰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為物,以陽氣為運用,以陰精為材料。—清·吳鞠通《溫病條辨·汗論》
陰虛之熱者,宜壯水以平之;無根之熱者,宜益火以培之.—《景岳全書·寒熱》
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醫學心悟·三消》
人生道路坎柯多,但要懂得去生活!人生不但是以年月日計算的,事實往往是最好的日歷。
人若云:我不知,我不能,此事難。當答之曰:學,為,試。人若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人人都有驚人的潛力,要相信你自己的力量與青春。要不斷地告訴自己:“萬事全賴在我。” 人親骨肉香。
人們要是能趁著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人們探測知識的境界,需要很多與開拓者同樣的品格:事業心與進取心。
人們盡可跑得比老年人快,卻不能超過他的智力。人沒有信仰是活不下去的。
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便要奮斗。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人的一生,最值得贊美的時代,便是老年時代。孔子說他自己至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人的成熟,在于找回童年時代對待游戲的那種嚴肅認真的態度。
人出生兩次嗎?是的。頭一次,是在人開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則是在萌發愛情的那一天。人不可能兩次投入同一河流中去。
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也都能適應。 讓我們用智慧的金鑰匙,去打開疑竇的大門,闖進創造的殿堂。
取得成就時堅持不懈,要比遭到失敗時頑強不屈更重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555555.html
相關閱讀:有時候,認真努力后,你會發現自己要比想象的優秀很多
有關愛情的經典格言名言警句
25句經典名句
保持良好心態的名言警句
名人廉政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