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上墳”的感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親情感悟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上墳”的感想

昨天是陰歷二月十五,洛陽周邊地區的幾個大姓人家都要到祖墳去祭祖,也就是“上墳”,有些姓氏的祭祖日子都是在清明節,隨和國家的日期,但我們家族和其他姓氏的規矩不一樣,我們一年要上兩次墳,我們李姓人家也遵循這個規矩,即陰歷二月十五和七月十五,不知道這個規矩從什么時候定下來的,人們只記得,到了這一天,凡是和墳地所葬的死者有直接親緣關系的家家戶戶,都帶著貢品,香火和鞭炮來到一起,先把供品擺在墳前,點上香火,大家舉行一個祭奠儀式,對著祖先進行三叩首,然后燃放鞭炮。

在祭祖人員到齊之前和祭祖議程完畢之后,參加祭祖人員借此機會聊聊天,談談話,說說春節之后的這段時間內所發生的事情,方便時也可到相關家里坐一坐,吃一頓飯,實際上祭祖這個時間也是讓幾家祭祖人員相互看望和問候的機會。

之所以有祖墳,這可以追溯到好多代人之前。在過去,村里死了人,左右鄰舍幫忙,舉行一個儀式,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都來參加送葬儀式,孝子披麻戴孝,向四方來賓叩首致謝,儀式非常正式和隆重,具體場面的大小是根據主家的財力如何,有的人家把葬禮和婚禮辦得場面看作是自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最終進行下葬,即土葬。

最一開始,好多家都在一個祖墳祭祖,后來,由于一代代下葬的人多了,一個墳地不夠用,于是就分出幾個墳地,自然上墳的人也分成好幾個地方。現在國家為了保護耕地,要求不許再進行土葬,一律實施火葬,凡是有工作的人都是實施火葬,但在農村,多數都還在打政策的“擦邊球”,偷著進行土葬。誰家死了人,封鎖消息,只有自己家的近親才知道,晚上挖墓,半夜埋人,天亮之前做完所有的事情,都不再大張旗鼓的辦喪事了,辦喪事節儉了許多,但占用耕地的現象還沒有被止住。記得二十多年前,當我的父親還健在時,我從東北回家探家,有一天我倆聊起了關于土葬和火葬的事情,他問我的對這件事的態度,我沒想太多,隨口就說,“響應國家號召,實施火葬很正常,在東北,除了回民這個民族,人死了要集中在回民墓地之外,其余全部實施火葬。”聽了我的話,老父親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將來死了以后,不用你管,讓你大哥(大伯家的長子)來為我操辦。”最后父親的喪事是在我大哥和好鄰居們的指導下進行了土葬(yiqig.cn 人生感悟)。如果那時我一個人站出來說進行火葬,就有可能被家族的人給痛打一頓,還會說我是不孝之子。由此我想到,可能還得需要一些年,等村民們的思想覺悟提高了,等他們意識到耕地真的快沒了,才會行動起來,響應國家的號召,實施火葬,F在房地產開發占用大量耕地;修建公路橋梁占用大量耕地;興建新廠房占用大量耕地;全國大學擴建新校園占用大量耕地,各地行政機關占用大量耕地;土葬也占用大量耕地.....土地是越用越少的,F在各地方也都在積極開發陵園,這和土葬相比節省了很多使用土地,但中國畢竟人口眾多,也許周恩來總理的做法是我們全國各民族學習的榜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559364.html

相關閱讀:阡陌紅塵,感恩有你
孩子,你那邊有雨
披上嫁衣嫁給你
愛的禮物
孩子 父母想對你說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