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紅城佚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親情感悟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紅城佚事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到紅城趕廟(實在就是“趕集”,畢竟為什么叫“趕廟”,至今也未及講究,自己剖析可能是因為集市的核心有“廟”而得名)。
  
  紅城雖稱“城”,其實就是本地一個小鎮,雖然是小鎮,但每逢集市,趕廟的人還是人隱士海、人來人往的異樣熱鬧,因為集市中有各式各樣商販在他們的商品(其中大局部是自產自銷的產品),如糧油、米面、生果、蔬菜、肉蛋、農用工具和日常用品等。其中小食物是小孩的最愛,如糖人、糖葫蘆等,當然還有五彩繽紛的面人玩具,而大人們最關懷的還是看大戲。因為看戲是免費,而逛市場卻免不了要花錢,因囊中羞怯,所以這是他們最不愿做的事,除非不得已。這就引來了大人與小孩之間的抵觸,于是大人們老是先給小孩買好吃得、玩得,就趕著看戲去了。而我最懼怕戲中花臉,似乎他們是從廟中走來,似人非人,似神非神,甚是不解。有時還會調頭大哭,鬧著要回家,當初想起來固然好笑,但實也情有可原。好好的人,打扮成似人非人、似神非神的樣子,站在高高的舞臺上大呼小叫的,能不嚇人嗎?也許這正是傳統戲劇難以維系的起因。比擬之下,同樣是演義歷史,我道更樂意接收“評話”的形式,惋惜這種情勢得不到大多數人的青眼,天然也就很少看到了,只能從大人們的閑談中取得一點只言片語的歷史故事。也許是這種形式不夠熱鬧,也許是“說書”人不留神自己的扮相,也許是他們太直白、太不重視包裝了,總之是令人費解的事。
  
  小時候媽媽常說:“看戲平話”明喻人。就是讓我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學習戲(書)中人物之美德,去其戲(書)中人物之丑陋,進而到達棄惡揚善的目標。所謂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也應包括此含意。然而永遠看熱鬧的人要多于看門道的人;叵爰t城趕廟的閱歷,無論是大人仍是小孩,無一不是在看“熱鬧”,或者是在趕“熱烈”。由于看完了戲,集市上的人也就所剩無多少了。專門去選購貨色的人,買到了所需之物,大多也是促回家,不在集市中勾留。隨著曲終人散的人流,咱們也轉向了回家的路,只有我仍舊流連忘返,難舍集市上目不暇接、五彩繽紛的熱鬧與繁榮,但細想又無實際目的,除了能一點食欲之外,恐怕也只有“湊熱鬧”可能說明了,也許“眼欲”也是人的主要之一?顯然爸爸已失去了耐煩,與媽媽說了幾句話,就跟著人流離我們而去了。興許他早已厭倦了紅城的熱鬧與嘈雜?也許他從戲中讀出了的真理?或者他想找一個不引誘處所追求靈魂的安定?我沒有問過,只二心纏著媽媽陪我多在紅城中看看,最后也只是多吃了一串糖葫蘆了事。
  
  回到家中,紅城中的高興早已云消霧散,媽媽送我到坑上,念著那首熟習的歌謠:
  
  “狼打材,狗燒火,貓兒上炕捏窩窩;窩窩呢?貓兒叼著上山啦。
  
  山呢?發水了;水呢?跟泥了;泥呢?壘墻了。
  
  墻呢?豬拱了;豬呢?吃肉了;皮呢?繃鼓了。
  
  鼓呢?敲破了;鼓框呢?燒灰了。
  
  灰呢?種瓜了;瓜呢?吃了。
  
  瓜籽呢?嗑了。
  
  瓜籽皮呢?
  
  嚼了。
  
  饞!”
  
  在夢中,好像聽到媽媽還在說著“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門前唱大戲……”的歌謠?磥硭忠灰刮疵……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經常在我們睡覺后縫新補舊做針線活,因為她總是晚睡早起,所以我從未看到她睡過覺。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母親,她只有付出沒有索取,直到今天日子好了,她依然舍不得亂花一分錢,給了她的錢還是千方百計還給我們,后來我只好把給錢換作買東西給她,只管這樣,她還是說不要亂花錢,她什么都有,如果然的富有了,能夠給那些真正須要錢的人。
  
  可見當年我并不懂得到紅城趕廟的真正含義,更不理解“狼打材、狗燒火”的意思,現在看起來歌謠所描述的道合乎“可連續發展”的請求,闡明人類在很早以前就注重輪回經濟了,只是感到我們人類占領社會資源的份額太大太多,這正反證了人類貪心的天性至今未有任何變更,說變本加厲一點也不外分,因為人類已經進入了納米時期,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大有瓜分全部宇宙之打算,殊不知只是癡人說夢,到頭來只會自作自受,為埋藏人類自己掘墓罷了。
  
  看來人類面對的最大要挾恰是人類本人,紅城那點事也將永不存在,獨一不變的是永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84546.html

相關閱讀:愛的禮物
披上嫁衣嫁給你
阡陌紅塵,感恩有你
孩子,你那邊有雨
孩子 父母想對你說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