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遠處的燈火奮力地踩著腳踏車,到達后發現是一座寺廟。
所幸門沒有上鎖。我從車上下來,小心翼翼地推車入寺。寺廟很小,只有一座法堂和水井,被草蟲的鳴唱填滿。
一名沙彌推開法堂的門走出來。他還沒有受戒,右邊肩膀袒露在僧袍外。我走到他面前,雙手合十,安靜地行禮。
“我迷路了,走到了地圖之外的地方。”
他引我進入法堂坐下,說:“我們被給予的地圖有時顯得過于狹小了。”
沙彌為我準備了熱騰騰的茶水和米粉,米粉微微散發著泥土的味道。
他說:“來到這里的旅行者很少。”
風穿過墻壁搖曳著燭火,四周一片寂靜,只聽得見不知名的野獸在吠叫。
“我叫緹克·吳,今年19歲,明年就可以受戒成為比丘了。”他說,師傅歸元后他就獨自生活在這里。緹克·吳把碗筷洗干凈,回來坐下說:“你有迷路的權利,因為你是旅行者。”他坐得腰身筆直,“很害怕吧?任誰處在那種境地都免不了心生恐懼。”
他看著默不做聲的我繼續說:“迷路時,切記不要恐懼,越是彷徨就越是感覺置身迷宮。放松心態,慢慢地尋找來時的路,就一定可以走出困境。”
我不說話,只是望著他。他伸出食指:“還有一點。不要為時間的流逝感到驚慌。我們徘徊,是為了尋找自己的方向,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體會。對于我們,徘徊不前是常事,不要焦躁,悠閑地行走吧。迷路也許反而會帶來好運。”
我點頭:“你經常旅行嗎,去遠方朝覲過嗎?”緹克·吳輕輕搖了搖頭:“沒有。我從未旅行過。”“那你怎么知道這些?”“因為,旅行和人生并沒有什么不同。”緹克·吳為我準備好床鋪,起身離開了。我很疲乏,卻睡不著。我們活著,迷失和回歸總是反反復復地發生。有時,我們甚至放任自己走上未知的路。明知會迷路也要勇敢地走出去,一步一步再一步,期待著,堅信著,前方會有一盞溫暖的燈,點亮黑暗,也驅散心靈的陰霾。人生不就是如此嗎?
第二天清晨離開前,我對緹克·吳說:“世間難尋無瑕。地圖、車、電腦,所有的東西都帶有謬誤。我們總是擔心會踏上錯誤的路途�?墒牵覀儾粦撏�,新的道路就是那樣產生的。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迷失在陌生之地,它只屬于那些有勇氣的人。”
緹克·吳指著路的另一邊說:“沿著那條路一直走,就能回到你出發的地方。”
我騎上腳踏車,心想,這世上,是否有人明確地知道自己身處何地,將去往何方?
緹克·吳的話回響在耳畔:“陌生之地長存好運。探尋的途中也不會丟失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912099.html
相關閱讀:把握一顆珍珠的幸福!
保持住心理年齡年輕的途徑
每年一信
松垮的黃襯衫-心靈雞湯
時間留下的總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