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待人的
不可以小人之慮度君之心。
——《晉書·卷五?·曹志列傳》
意譯:不要用小人的心態去琢磨君子的心理。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
意譯:人家送我桃子,我就用李子回報他。解釋朋友之間的投桃報李。
聽其言也,觀其眼珠。
——《孟子·離婁上》
意譯:聽這個人談話時,要注意他的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夠反應他的心理。
能者不可弊,敗者不可飾。
——《韓非子·有度》
意譯:對有才能的人不要掩蓋其缺陷,對沒落的人也不可夸獎其長處。闡明應全面地對待一個人。
君子過人認為友,不迭人以為師。
——《晏子年齡·外篇》
意譯:君子的才能超過這個人,君子會把這個人當作朋友。如果不如這個人,那么就把這個人當作老師。說明對人要本著謙虛的態
度。
小心翼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小雅·小?》
意譯:謹嚴懼怕,像面臨著深淵,像在薄冰上行走。形容為人處事謹小慎微。
不與盛氣人爭長短。
——[清]金纓《格言聯璧》
意譯:不和正待發泄的人爭是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接收;施,加給,實施。)
——[先秦]《·衛靈公》
意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受人施者常畏人,施與人者常驕人。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在厄》
意譯:接受施舍的人老是畏畏縮縮,給別人施舍的人則常常是咄咄逼人的。
善人者,人亦善之。(善人,善意對待別人。)
——[先秦]《管子·霸形》
意譯:對別人友好的人,別人對待他也友愛。
恭順不如從命。
——[元]王實甫《》第二本第三折
意譯:服從你的部署是最大的恭敬。
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
——[宋]歐陽修《梅圣俞寄銀杏》
意譯:比方禮輕意重。
惡莫大于毀人之譽,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意譯:最大的惡行,莫過于毀謗他人的聲譽和優點;最大的功德,莫過于翻案他人的不白之冤。
以君子之心,度正人之腹。
——《左傳·昭二十八年》
意譯:用卑鄙者的動機,去推測正直人的襟懷。
小人之譽人,反為損。
——[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意譯:被心術不正的人稱頌,反而會受到傷害。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先秦]《孟子·梁惠王下》
意譯: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對待你。
不奪人之功,不蔽人之能。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意譯:不搶占別人的功績,也不掩飾別人的才能。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先秦]《論語·學而》
意譯:別人對我不了解,但我不怨怒,豈非不是君子嗎?
少年老成,來者難誣。
——[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
意譯:對于子弟,不可以歧視,對來訪問的人也不可以胡亂猜想。
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類度類。
——《荀子·非相》
意譯:用自身去揣測他人,用自己的情感去揣摩他人的感情,用同類的尺度去權衡同類事物。
記人之功,忘人之過。
——[漢]班固《漢書·陳湯傳》
意譯:對待別人要多記得他的利益,忘卻他的缺點。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先秦]《韓非子·大體》
意譯:不吹開毛皮去尋找小的弊病,不洗掉污垢去查察難以看到的貨色。
圣人不以智輕俗。
——《三國志·魏書》
意譯:有能力的人不舍由于自己有智慧就鄙棄不如自己的人。
毀人者,自毀之;譽人者,自譽之。
——[唐]皮日休《鹿門隱書》
意譯:誹謗搭救別人的人等于毀謗陷害自己。稱贊別人的人也即是夸獎自己。
已溫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難。
——[明]方孝孺《遜志齋集·衾》
意譯:自己穿暖了,要想到挨凍的人,自己安居樂業了,要想到受苦受難的人。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
——《老子》第四十九章
意譯:老實的要信任他們,不誠實的,也要信任他們,這樣就會得到人們的信賴。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先秦]《論語·顏淵》
意譯:君子幫別人玉成美事,而不鼓動別人做壞事。
得饒人處且饒人。
——[宋]俞文豹《唾玉集·常談出處》
意譯:指看待犯過錯的人不要不依不饒,該停滯的時候就得結束。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宋]林逋《費心錄》
意譯:以請求別人的心去要求自己,就會少出錯誤;以寬容自己的心去寬容別人,就會和朋友相處得更好。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集注》
意譯:就用那個人應付別人的措施,回過來湊合他自己。
得閉口時須閉口,得放手時須撒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意譯:勸人要留神收斂自己的言行,做到適可而止。
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篤近,對親熱者懇切;舉遠,對疏遠者也引薦)
——[唐]韓愈《原人》
意譯:有涵養的人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對親近者誠懇,對疏遠者也舉薦。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
——[梁]孝元天子《金樓子·戒子篇》
意譯:以真心實意待人,就是不密切的人也會變得親近;以誠心誠意待人,原來親近的人也會變得疏遠。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先秦]《論語·衛靈公》
意譯:出了毛病要對本身多加斥責,對別人則要少抱怨。
大人不責小人過。
——[清]趙翼《陔馀絲考·成語》
意譯:指人要大度,不要奢求小的錯誤。
寧人負我,無我負人,此待己之道也。
——[元]張養浩《牧民忠告》
意譯:指別人讓我傷心,背叛我,但我不會背離他。這是待人的情理。
救火須救滅,救人要救徹。
——[清]文康《兒女好漢傳》
意譯:指幫人要幫到底,解決問題要徹底,不能中途而廢。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明]施耐庵《》
意譯:不能輕信別人名義的正派與仁義,必需防備對方興許口不應心,表里不始終中直、仁不仁:“直者”未必正直,“仁者”可
能不仁。
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跟別人相處,不能完整隨自己的志愿,也要懂得對方的心境心理。
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對待你。
——[古羅馬]塞涅卡《致魯西流書信集》
你肯接濟別人的危困,才會得到別人的輔助。
——[波斯]薩迪《薔薇園》
如果不饒恕友人的毛病,就是詐騙自己。
——[古羅馬]賀拉斯《箴言》
惻隱之心不可無,報復之心不可有。
——[古希臘]第歐根尼《皮塔庫斯傳》
人們經常諒解自己所愛的人。
——[法國]拉羅什富科《規語錄》
勉勵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激勵別人。
——[美國]馬克·吐溫《馬克·吐溫選集》
不要為所欲為地以別人對待你的方法對待其余人;世人的情趣是千差萬別的。
——[英國]蕭伯納《革命者的箴視》
只有尊敬別人,本人才干夠受到尊重。
——[美國]愛默生《報告與傳記小品集》
假如你禮貌和睦,你就會博得很多人的友情。
——《逸·便西拉智訓》
待人接物時,只有不損害別人才不至于被人傷害。
——[古羅馬]塞涅卡《致魯西流書信集》
不要憐憫行動詭詐的惡人。
——《圣經·詩篇》
只有彼此妥協,生涯才能在社會中持續下去。
——[英國]托·富勒《箴言集》
信任別人的人,比不信任別人的人,要犯較少的錯誤。
——[法國]卡烏爾《智慧的錦囊》
不近人情能使人豁達大度。
——[法國]史達爾夫人《高麗娜》
不要信任對任何人都說好話的人。
——[英國]柯林斯《警句》
與世隔斷是不切實際的作法,與人來往是在劫難逃的。
——[美國]愛默生《論文集》
我從別人對我的同情中學會了同情別人。
——[英國]哥爾斯密《民謠》
開門迎客卻又怠慢他,這樣你什么也得不到。
——[英國]弗·培根《學識的增加·社會常識》
施恩于人,不要放在心上,沾恩于人,則要銘刻不忘。
——[瑞士]凱勒《格言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99103.html
相關閱讀:有關愛情的經典格言名言警句
名人廉政格言
保持良好心態的名言警句
有時候,認真努力后,你會發現自己要比想象的優秀很多
25句經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