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封信,依舊躺在某本書的懷里,安靜得像個孩子。
(一)
這不是一個平凡的日子,不是么,昨天夜里明明還坐在課堂的我,下一秒就走到了河邊,那是一條很有“故事”的河,很有故事……。曾記去年同樣是這個時節,我還是這樣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河邊的那塊石頭上,離河邊兩米左右,三四塊石頭,靜靜地呆在水面,上面坐著我,安靜依然。
今天夜晚,終于在蝸牛似的網速條件下,看完了一個故事,一個由信件接連起來的故事:《情書》。
這是一個由葬禮開始的故事,沉悶的開始,注定有著下雪天的凝重。故事發生在日本,女孩翻看著死去未婚夫的相冊,找出了那個曾經的地址,然后寄出一封信,但她知道那是不會有結果的寄信。出乎意料的是信不僅寄出,還收到了回信……故事也由此展開。直到博子小姐發現,寄出的信,被與未婚夫同名的藤井樹女孩收到了,女孩是未婚夫的中學同班同學,博子小姐想知道很多關于未婚夫的記憶,然而到最后,女孩藤井樹發現,原來藤井樹愛的人是自己,那個和自己同名的同伴男孩,一直以來喜歡的人都是自己,藤井樹。
看了這部影片,一直處于很平靜的狀態,可能是自己平日寫的關于愛情的東西過多的緣故吧,我是覺得這個故事是比較平淡的,甚至有些懷疑故事是不會存在的,絕對不會。反倒是開始時,關于夫妻之間的猜忌,以及一些掩耳盜鈴般的個人行為,我倒覺得很真實,現實的東西總會引起很多人的同感,在這個多元化的現代社會,這個開局,倒是給了我們一記猛擊,多少會反省自己。故事的簡單性,也就在一封又一封信件之間展開了,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因為一個熟悉的名字聯系了起來。信件間的猜疑,真心的訴說,以及最后兩人像朋友一樣交流,不禁讓人心生羨慕。然而真正感人的地方,我個人覺得只有兩處,一處在阿樹病倒的時候,下雪的天,救護車要到一個小時后才來,七十六歲的爺爺像十二年前背著阿樹的爸爸一樣,說服了媽媽,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到了醫院,當阿樹被護士推進手術室后,給了爺爺一個鏡頭,年邁的爺爺正氣喘吁吁的躺在另一張救護床上,被推去休息……。那個年邁的身影,那個堅定的身影,那個背著孫女摔在雪地里又爬起來,滿臉雪花的身影……誰能不為之所動?另外一個感人的地方,也就是故事的結尾,一幅畫在圖書借讀卡的背面,讓人久久凝視,久久沉默……那是中學時,阿樹的形象!安靜的去體會其中的真情,其實,這才是情書!
“真正的情書,不需要只言片語的堆砌,卻可以讓人在看到第一眼,就為之所動。”這是自己一直在腦中回想過不知多少次的一句話,然而也不得不承認,我是一直沒有做到過的。但影片最后那幅畫,卻做到了。
(二)
我有一封信,依舊躺在某本書的懷里,安靜得像個孩子。
近來看著自己書柜里那一張張信封,干凈的躺在那兒,不禁懷念起來好多關于信的記憶。既有曾經童年時的天真,也有情意萌動時的幻想,還有如今的期望。
還在很小的時候,爸爸就不在身邊。偶然間,發現那抽屜里的信件,我對媽媽說,我要給爸爸寫信。清晰記得當時媽媽只說了一句話,“你先寫來我看看,看看字寫得好不好。”我也不記得為什么,自己就那么認真的寫了起來,學著一個大人該有的模樣,寫著一個六七歲孩子認識的字:
親愛的爸爸:
你好么……
沒有下文了吧,或者說是我不記得了。只記得那封信始終沒有寄出去,真的沒有。然而同樣的事情,在我最近的生活里又一次出現了,這也是為什么我會想起這些記憶,童年的記憶。朋友漠兮的侄女兒,用自己簡單的文字,寫了一封信給她,她是那么幸福,幸福的讓我多少又有些嫉妒。出于對過往的懷念,對小女孩的敬佩,我也提筆給她寫了回信,不敢過多的言語,就怕自己這日漸凝重的文字,會抹去了小女孩心中的那份美好。很久過去了,聽漠兮說小女孩給我寫了回信,只是還沒有寄出……。聽到這個消息那一刻,我是那么興奮,忘了自己已經長大了(www.yiqig.cn 人生感悟)。
曾經的我,童年那個我,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寄出自己寫給爸爸的信,而今卻會有機會收到一封來自一個和我那年一般的小女孩的來信,這是怎樣的一種懷想。、
河邊流水依舊,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河水倒流了,坐在河邊的我,總會想起那個夜里,媽媽在一旁看著我寫下一個又一個鉛筆字的一幕……同時,又期待著某年某月某個夜里可以收到一封信。
所為情書,真正理解這個詞的時候,已是情意萌動的年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995876.html
相關閱讀:孩子,你那邊有雨
愛的禮物
披上嫁衣嫁給你
孩子 父母想對你說
阡陌紅塵,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