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雜詩》原文+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三百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譯文

  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

  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注釋

  ①蒂(dì帝):瓜當、果鼻、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陌:東西的路,這里泛指路。這兩句是說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經久不變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這句和上句是說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勐涞兀簞偵聛。這句和下句是說,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芏罚壕破。比鄰:近鄰。這句和上句是說,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

  ⑤盛年:壯年。

 、藜皶r:趁盛年之時。這句和下句是說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鑒賞

  陶淵明《雜詩》共有十二首,此為第一首。王瑤先生認為前八首“辭氣一貫”,當作于同一年內。據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句意,證知作于公元414年(晉安帝義熙十年),時陶淵明五十歲,距其辭官歸田已有八年。

  這組《雜詩》,實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選》李善注)的雜感詩。正如明黃文煥《陶詩析義》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嘆萬端,第八首專嘆貧困,余則慨嘆老大,屢復不休,悲憤等于《楚辭》!笨梢哉f,慨嘆人生之無常,感喟生命之短暫,是這組《雜詩》的基調。

  這種關于“人生無!薄吧虝骸钡膰@喟,是在《詩經》《楚辭》中即已能聽到的,但只是到了漢末魏晉時代,這種悲傷才在更深更廣的程度上擴展開來,從《古詩十九首》到“三曹”,從“竹林七賢”到“二陸”,從劉琨到陶淵明,這種嘆喟變得越發凄涼悲愴,越發深厚沉重,以至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這種音調,在今天看來不無消極悲觀的意味,但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卻反映了人的覺醒,是時代的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gushi300/310173.html

相關閱讀:鶯梭
初入淮河
古詩《斷句》原文賞析
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
明月何皎皎 原文及翻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